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04W 次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五、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 ,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幻灯片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唐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删减后,抓住重点,写家乡的变化。

学习重点:

1.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时间:5课时

课前准备: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古诗《终南望余雪》。

1.自由读,互相交流理解古诗。

2.练习背诵。

二、朗读《雾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描写雾凇的?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的调查,家乡有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小组汇报

说: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听: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谈:如何努力,将来建设可爱的家乡。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

第三、四课时

运用搜集到的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写作文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学积累运用七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写完后读给别人听,再自己修改。

二、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魔术激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魔术吗?那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看好了哦!

2、怎么样?魔术好玩吗?那你们想学吗?谁是今天最出色的孩子,下课了老师一定教给他。咱们上课了好吗?

二、导入新课,揭题

1、师:其实啊,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魔术师,咱们赶快把它请出来吧!课件出示。

2、师:呦!这小魔术师还给大家卖了个关子: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3、师:不过在猜之前啊,小魔术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我说的这句话后面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呀?谁来帮帮它?

4、师:谢谢你们!恩,为了表示对你们的谢意,告诉你们吧!答案就藏在我写的这篇文章里哦!咱们赶快去看一看吧!

三、初读

1、自由读。要求:把生字宝宝认一认。读到满意了就停下。

2、看小朋友们都读得那么认真,小魔术师给大家送来了一个魔术盒。你们想知道魔术盒里藏着什么东西吗?只要读准这些魔术盒上的字,魔术盒就自然会打开。谁愿意把最出色的表现展示给小魔术师看?自己先练一练吧。

出示:fúpèngbáobàozàoguàngàiqìyānjiàhuǐzāi

浮碰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毁灾

指名小老师带读。

3、师:你们可真棒,能不能给大伙儿介绍介绍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些什么呀?

生: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你真会发现、你是个认字小能手、感谢你为大家做的提醒)

指名带读:碰,躁,灾。

4、师:拼音宝宝真淘气,给小朋友们玩起捉迷藏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还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开列小火车吧!

开火车读。

师: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了吗?

出示四个字:浮,灌溉,淹都是三点水的。

5、师:你们真是棒!魔术盒就要打开了,那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漂浮碰到雹子暴躁灌溉机器淹没庄稼冲毁灾害

真厉害,小魔术师把漂亮的音乐盒送给你们!开心吗?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吧,读一读课文,猜猜我们的小魔术到底是什么?

四、品读

(一)、再读课文,思考:我是什么呢?

(二)、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小魔术师到底是什么啊?(板书:水)

师:喜欢水宝宝吗?

师:那今天让我们一起做回水宝宝魔术师吧,读一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我变成了什么?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云

师:水宝宝魔术师,你变成了什么呀?

生:我变成了云。板书:云。

(2)水宝宝们,喜欢变云吗?那让我们摇身一变,啊,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云”啦!

云儿们,我们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

生:我喜欢穿“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出示课件)夸夸你的衣服吧!喜欢吗?

师:谁能读出这种喜欢呢?

出示: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指名读。(喜欢吗?一般:谁能读这种喜欢?好:看你穿上漂亮衣服得意的样子,谁来挑战他?瞧!你读得乐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吧!)

(3)师:水宝宝魔术师,你是怎么变成云儿的呀?

生读句子。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师:你能做做小魔术师,用这些卡片把我们的云变出来吗?

生贴图。

师:说说你为什么变呢?

生说原因。

师随机板书:汽,点儿

师生接读:你真棒,大家感谢你,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师:云宝宝魔术师,漂浮的感觉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吧。

生个别读。

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雨、雹子、雪

师:我们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变成了“云”,我们还能变呢,云宝宝魔术师还能变成好多东西呢,它课调皮了,要让你们猜一猜。

(1)雨: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

师:你来猜一猜,我现在变成谁了?

生:雨。(板书:雨)师:你怎么猜的呀?

生:小水珠。(板书)

生:落下来(板书落)

读准读好。(落下来的感觉怎么样?读一读吧,读出你的快乐,读出你的自由自在。)

(2)猜雹子:

师: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板书

生:雹子,因为它是小硬球,打下来的。(板书:小硬球,打)

师:小硬球的力气看来(很大)。

师:谁来读一读。

师:瞧!大家多有劲,打在人们头上一定很疼。

(3)猜雪花

师读:到了冬天,我又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生:小花朵,飘。(板书)

师:谁要夸夸这些小花朵啊?

生夸,那你就读出你的喜欢,快乐吧。

生练习读。

(4)、谁的变魔术本领最最高,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指名读—评价---齐读。

(5)师:小朋友们真不错,不仅认识我们今天的小魔术师,自己还当了一回小小魔术师呢,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吧!

(6)齐读1、2小节。

五、指导书写

师:我还能变成字宝宝的朋友呢!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2.找准重点段,训练给课文分段及归纳段意。

3.感受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这番话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1.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

2.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体会父亲希望子女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了解字音词义,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三)找准重点段,总结每段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懂得并体会《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

(二)体会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的这番话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二)板书课题:爸爸和书。

导入 新课: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是啊,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呢?学习课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学课文。

布置预习要求,由学生预习。

1.边读书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用△△作上记号。

2.标出序号,找准重点段,试写各段主要内容。

3.画出课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指导阅读。

1.汇报自学情况:

(1)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或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学生可按自学要求汇报,也可以学懂一点讲一点。如懂得题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又如学会了哪些生字,学懂了哪些新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等等。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要求询问学生是怎样学的?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讲到的问题。

总之,教师以指导、点拨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初读课文。

(2)在字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字的读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缠(ch2n):容易少一笔为緾。

晰(x9):容易多一笔为。

裹(gu%):果字最后一笔不要写成奈。

2.指导精读课文:

(1)先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这两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学生自学讨论:

《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最珍贵的原因是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投影:一就体会出这本书的珍贵与当年买书的情景有关。

总结1、2自然段主要内容:《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2)学习重点段落3~12自然段:

①请一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思考:

A.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

B.你怎样理解爸爸在给我买书过程中说的那些话?

理解A: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我无人照管,家中生活十分窘迫和贫苦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而且买的是旧书,很便宜,还是用乘汽车回家的钱买的,而回去的路又不好走。

理解B:重点体会父子二人买书后在路上的对话。

投影a: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体会b:在路远天寒情况下,爸爸用反话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投影b: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体会b:爸爸的这句话既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同时又讲了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

投影c: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c:爸爸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之间的心灵。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来之不易,所以我觉得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为此,更加珍惜这本书。

②反复朗读,理解句子含义。

A.再读重点句,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B.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情感。

C.通读第3~12段,归纳主要内容。

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的经过。

(3)学习课文第13至第15自然段:

默读概括13至第15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买书以及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出:读书,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最后一段归纳总结主要内容: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来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试归纳各段主要内容。

(1)老师提问: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的?

(2)学生朗读全文,找出课文3~12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的。

(3)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讲《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第二段:(3~12自然段)

主要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

第三段:(13~15自然段)

主要讲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们买书以及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第四段:(16自然段)

概括地讲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来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全文。

1.让学生在朗读全文基础上,试总结全文主要内容。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老师补充、做小结。这篇阅读课文,作者怀着深情,通过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回忆我的爸爸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表达了爸爸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所寄予的希望,说明这件事对我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使我懂得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3.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

有哪些乐趣?

在学生自己谈体会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懂得:读书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它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激发情趣。所以,我们从小就应爱书,读书,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使自己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2、谈收获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二:《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吨有多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渎课文。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提问: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为什么会这么有趣呢?

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二、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提问: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为什么会这么有趣?

三、整体感知。

今天小导游带我们去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太空中”。

太空生活有那些趣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吧。读完了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睡觉,走路,喝水,洗澡都很有趣)。

四、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有趣的太空生活,想不想把这些事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啊?要介绍的话,就得把课文读好。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的一点都不错。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五、识字记字,指导书写

发挥想象,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学生的想象)。

1、你已给会读哪些字了?指名读。

2、自由读字卡

3、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左右大致相等。

4、先描红,再临写

临写时,请注意三点: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前先看范字,看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字的结构特点及笔画的差异;临写时,要一气呵成,把整个字一气写完,不能写一笔看一笔;写完一个字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力求有所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拿出字卡小组抽查。

2、小组给生字组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三、整体感悟,了解失重。

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睡觉、渴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四、交流续说

把自己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教师可以穿插(太空吃饭讲究多)见资料袋。

五、再记字词。

六、实践活动

查阅太空生活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指出背诵《绝句》

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课堂作业

[20xx-07-04]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设计思路】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诗歌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言精炼华美,人们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形容语言给人带来的美感。因此,本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仿照所给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教学中所选的例诗除语言优美之外,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模仿。

【导写过程】

一、多媒体镜头1

从模仿到创新

——如何仿照例诗创作诗歌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如何根据所给的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意味的机会,我们可以来一起比一比,看看是老师的仿写能力强呢,还是同学们的仿写能力强。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满挑战。而老师我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精神的人,常想和别人比一比、赛一赛,既挑战别人,又检验自己的实力。我是一个不愿意随便服输的人,你们是不是也有跟老师一样的性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二、多媒体镜头2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驱散了凛冽的寒霜;

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滋润了龟裂的心田;

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

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注意例诗,这实际上是一篇学生考场作文中的开头一节。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7)快速审题作文

【设计思路】

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快速审题作文。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因素和什么叫添加因素法,并能灵活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写作。

【导写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活跃气氛

1.同学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首先请同学们齐声说“学生”10遍,然后齐声说“生学”10遍,速度要快、声音要响亮。在学生说完最后一个“生学”时,不给学生喘息机会立即问:老师最怕谁?学生的回答多数可能是“学生”,教师据此引导: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受思维的定势的影响。

2.同学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它们俩谁跑得快?注意不要进入思维定势。

3.四边形剪去两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小结:本堂课希望大家认真听讲,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大胆创新,相信大家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二、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谁能以“我”为话题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然后用一句话对自己进行概括呢?(学生作自我介绍。)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在题目中所添加的内容越具体,介绍得就会越有条理,越清晰,在写作上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审题,这就是本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审题方法——添加因素法(板书)。

三、展示目标

1.理解“因素”和“因素添加法”。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8)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

【设计思路】

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本设计,将从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把教师的讲解点拨与学生的感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作文训练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导写过程】

一、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1.教师讲解。

联想和想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形式,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对发展同学们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联想和想像力是科学的翅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少不了它。如何在作文时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实行开放性作文,尽量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向同学们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我们在作文时要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这样才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驱使,我们就会自觉地走进那色彩斑斓的社会“大超市”,去光顾那琳琅满目的“开价生活大书橱”,尽情浏览,用我们宽广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我们应大胆去写,不拘泥于内容和体裁,甚至可以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因为这两种文体最能提高我们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学生练习。

用“高原”、“啤酒”、“海豹”三个词语,在30秒内构思一个能讲述2分钟的故事。三个词语的顺序自定,标题自拟,体裁不限。

教师通过点拨使学生意识到:“高原”、“啤酒”、“海豹”原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要把它们组成一篇文章,用一般的思维模式是不行的,必须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使这三个词语串成一个彼此相及的整体。

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讲解

1.教师讲解。

叶圣陶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举。因此,在作文时,我们要有目的地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9)多角度思维作文训练

【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2.利用几何图形包容性大的特点,给学生极大的想像空间,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

3.在叙述的过程中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写作开启文路。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意识

运用三个想像力自评测验导入教学。

1.你觉得自己的想像力怎样?

a.丰富 b.一般 c.不太好

2.你认为你的想像力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掘?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3.你是否想检测一下你的想像力有多丰富?

a.很想 b.一般 c.无所谓

二、发散思维,展开想像

借助图形,展开想像,启动思维,引发感情,从中体味、感悟并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围绕图形展开想像。

教师可以举例提示以帮助学生顺利展开想像。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将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使写作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1.给出图形。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10)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设计思路】

作文之法,新奇为上,无论是韩愈的“唯陈言之务去”,还是郑板桥的“领异标新二月花”,说的都是为文创新的问题,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心灵的展示和个性的表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随着话题作文的遍地开花,作文的构思也在不断创新。如果说精心拟制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发挥“第一瞥”的磁性功能,那么出色的小标题则如众星捧月,能照亮全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让学生理解其意境。)

一位中学生的竞赛获奖作品《也许》写的虽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环保题材,但作者用一首著名的元曲小令串联全篇,将文章所写的四部分内容分别定名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从四个角度来组织材料,使文章不仅结构新颖巧妙,衔接自然流畅,而且内容丰富,主旨突出,真是一招妙用,满篇生辉。出色的小标题如众星捧月,照亮了全篇。

二、出示课题

板书: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三、要点梳理

1.什么叫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地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2.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

(1)时间串联法。

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分以下几种形式:

①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②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小标题:“春”、“夏”、“秋”、“冬”。 ③用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学生生活的习作《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儿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季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

再向虎山行”。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有不少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注意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读、议、画、实践操作,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文章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方式: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内讨论、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文章难点,并学得生动、有趣。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上网查阅资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课前准备:

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巩固

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

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深入认识这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 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一项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 汇报交流

1、 勇于承担任务,长中国人志气,灭帝国主义威风。

2、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勘测线路。

3、根据自然条件,大胆创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四、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深入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

①交流资料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同时结合地图介绍一下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②组织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分析重点词:阻挠、要挟、嘲笑。

③教师过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所以说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理解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要求: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_____、 ( )在书上标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上批注。 (运用此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以读取代教师的繁琐分析。)

(三)理解第三部分

①教师导言: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观察地形(书中的描述)边设计方案。

②将课前准备好的沙子倒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动手把沙子垒成居庸关、八达岭。学生认真读书,相互议论,按照詹天佑采用的方法开凿隧道。(从实践中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③把沙子垒成陡坡,试走人字形线路

(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大胆,方法的巧妙,从而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给京张铁路取名

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请同学们为这条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参考:A、詹天佑路。因为这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为了纪念他,取这个名字。B、争气路。这条铁路修筑成功,实实在在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C、爱国路。爱国热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修筑成功又是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D、中国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E、成功路。这项艰巨的工程,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当时科技落后,詹天佑却克服艰难险阻修筑成功了。F、人字路。这是詹天佑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条铁路的主要特征。G、光荣路。这条铁路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尚光荣、无比骄傲。)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