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范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89W 次

篇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3)学生搜集《囯榷》和谈迁的相关资料。

4. 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选取的都是励志的文章,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及其精神的感悟,其实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厄运,要想取得成功,应具备什么精神等。本文主要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列举数据增加课文表现力,在教学时应加以关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寝、撰”等7个生字;会写“浙、迁”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1、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重点)

2、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难点)

3、联系实际,理解“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难点)

【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课文中的重要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但少部分学生不能把握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所以我通过激情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厄运”的意思,进而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也是紧紧围绕“厄运”组织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战胜厄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说)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4)主人公是怎样面对厄运的?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下面请正确响亮地朗读这些词语。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家徒四壁年老体弱

博览群书 四处寻访 终日奔波奋笔疾书

(1)指名逐行读词,齐读

(2)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之前,先了解谈迁这个人—— (齐读课题)

(1)(指课题)课文中讲到了谈迁的信念,那他的信念是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谈迁的信念,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速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生汇报后,师适时出示:谈迁自幼刻苦好学……翔实可信的明史。(板书:立志编书)

自己读读这段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就是这样的信念让谈迁自幼刻苦好学,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牢记谈迁的信念。(齐读)

(4)(指课题中的信念)这就是谈迁的信念,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课题。

二、围绕“厄运”,体会写《 国榷》的艰辛历程。

过渡:我们再来看,“厄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1、文中谈迁遭受了一次怎样的厄运呢?

2、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圈出关键词,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3、指名交流(成书之难)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国榷》。”

(1)好好读读这句话,从这些数字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写这本书是多么的——(不容易)(板书:成书之难)从这一组组数据中,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榷》的来之不易,能读出这份不易吗?指名读(你很能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

(3)还有哪些地方你同样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出示:“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一百多里路。”

为什么抄一点史料,谈迁会这么做呢?(家徒四壁、刻苦好学) 小结写法:同学们,20多年的奋斗当中,像这样的经历何止——(一次)作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就让我们想象出了这二十多年的奋斗是那么的(艰辛)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

(4)小结:谈迁著成这本书是多么不容易,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谈迁成书之难。(齐读)

读到这里,你认为这是()的谈迁?(指名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过渡:著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想到的。所以当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著成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师述:但是,就是这么一部珍贵的书稿一夜之间却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谈迁来说是不是厄运呢?课文还有哪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书稿被盗是“厄运”?

1、 引读:这对任何人来说……

(1)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2) 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是啊,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会想什么呢?

(3)再次出示著书艰辛的话,对照这段话,体会谈迁此时的心情。

2、 想着想着,谈迁不禁老泪纵横!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一些词语,同学们可以积累一下:飞来横祸、晴天霹雳、灭顶之灾、痛不欲生)失去书稿对谈迁来说真是痛不欲生啊!

板书:失书之痛

篇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

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文章故事性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采取了“自读自悟、导读提高、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导入复习、精读悟情、小结动情、拓展升情、课外续情五个教学环节。整节课始终以情激情,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课后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2、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难点: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1、有感

情读下面词语:

出示:

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明史巨著 名垂青史

(1)、我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2)、师小结:我们对词语不仅要积累,还要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二、精读训练,悟情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围绕“厄运”,体会写《国榷》的艰辛

导语:“厄运”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而谈迁不就是一部《国榷》手稿被偷走了吗?为什么对他来说是“厄运”呢?

1、《国榷》来之不易。

(1)、通过数字来理解。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①、你能数字上体会到什么?

②、板书:二十余载成巨著

(2)、通过事例来理解。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指导朗读。(读出对谈迁艰苦遭遇的同情,又要读出对谈迁的敬佩,读出《国榷》的来之不易。)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导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走了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一场——(指课题:厄运)

板书 :一夕之间化乌有

3、这么大的灾难、打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祸从天降、厄运、致命打击)

4、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2)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茶饭不思,思什么?夜难安寝,又在想什么呢?

(4)想着想着,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同学们,文已入我心,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吧!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垮下去了吗?谈迁就此沉沦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谈迁被厄运打垮了没有,你敬佩他吗?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板书:厄运不改谈迁志

6、师:同学们,老师觉得谈迁真的很不容易,想在题目上加上的他的名字,为他加加油可以吗?(板书:谈迁)

7、齐读:厄运打不垮谈迁的信念。(提示为别人加油要读出气势)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1、同学们,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把书读深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多给自己提几个为什么,试着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问同学,待会儿我们开个记者招待会,针对这一节的内容接受记者的采访。(小组合作)

2、创设情境,模拟记者采访,教师随机点拨。

3、交流:

①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②“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一袭破衫”什麽意思?文中的插图谈迁的衣服怎么样?

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我们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还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炎炎,人们正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人们已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最后引读: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他都在奔走、忙碌,你能通过读,让同学们也体会到很苦吗?(指导朗读)

③“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他为什么要奋笔疾书?。

4、付出总有回报,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1)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会名垂青史”怎么理解?谈迁为什么会名垂青史的?谈迁仅仅因为《国榷》而名垂青史吗?(还有他坚定不移的信念)

板书:新编巨著垂青史

(四)、精读最后一节,启迪进取,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一帆风顺吗?

2、出示最后一节。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3、指名读。指导学生读。

4、齐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

三、小结提高,动情

1、齐读板书的四句小诗(读出赞美和敬佩之情)

2、师提议把题目中的“谈迁”换成“我”来读一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升情

1、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与厄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巨著。

马克思在生活非常贫困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阅读了3000多种政治经济学著作,用40年时间写出伟大的经典名著《资本论》。

2、老师送给大家一些关于“信念”、战胜挫折的名言,与同学们共勉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若非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3)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是啊,只要有信念,绝望就会转化为希望。

只要有信念,理想就一定成为现实。

只要有信念,人生就一定会铸就辉煌。

同学们,只要我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我们也会在我们的这本人生的书当中铸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书写自己的精彩!

五、课外作业,续情

作业超市:(1、2题中任选一题,3、4题中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谈迁,课后可以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

3、收集有关名人与厄运做斗争的小故事

4、课后再读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最后,老师想把这首《壮志雄心》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