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07W 次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所特有的,让不少人羡慕不已、让不少人向往心仪!款款走来。静坐于小桥流水人家中,绵长的情调,幽远的诗韵,不经意间便浮上心头。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江南小镇的早晨,你觉的小镇的早晨怎样?

江南是我们的家乡,生活在这诗梦般的小镇上,怎能不让我们有别样的情怀?(边出示图片边过渡)你最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再细细地读读你找出的这一段话,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做好记号(出示)

交流体会品位,感受小镇早晨的美

(一)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出示一些句子

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

结合理解“恬静”

交流喜欢的句子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你感觉怎样:)

(2)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你见过这样的吗,你想说什么?)

(3)小河上横跨……摇过

(在这样清澈的如玉带般的河面上不时有小船从……,你感觉怎样?)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从你们的读中,的确感受到了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恬静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美。

我们在作者的笔下,似乎看到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早晨又是怎样的?

(区分)唤醒惊醒

a.一声惊叫声把我从睡梦中()。

b.清晨,妈妈用亲切的声音()我。免得我上学迟到。

哪些句子你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自读找出后小组交流

出示一些佳句

(三)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紧张的,

学生自读后向大家介绍小镇早晨的紧张,体会紧张之美

(四)练习

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合并成一句话

小结导入 最后一小节。练读最后一小节。

小桥流水,很多个夜晚,幽幽的湖水伴我入梦,盈盈笑意中仿佛一段娓娓婉约的古老故事,就在青石板铺成的街头向我走来。是啊,我爱我的小镇,那么,你呢?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用夸张的手法画一头又大又重的象,占满黑板。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会议论些什么?在象身上板书“大”、“重”等关键字。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㈢、读书天地: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⑴、交流认字情况。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⑶、读通课文。

㈣、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投影仪上(或小黑板事先写好)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㈤、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㈥、读书评价:在自己读、小组读、老师检查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收获怎样?

㈦、教学效果评测

1、读句子,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读一读句子,做做动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读得正确流利。

㈧、拓展性学习看图片、插图捏出一头大象,以便下节课做实验用。

第二课时

㈠、复习:游戏巩固

1、用转转盘的方法复习生字。

2、纠错游戏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学习重点段我们都来当一当曹冲,像他那样称称象,好吗?

1、拿出你们捏好的大象,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们捏的大象的样子,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和句子。

2、曹冲相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写曹冲称象的句子。标出句子序号。

⑵、摆出实验的用具,说说你带了哪些东西?想想这些东西是用来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组做实验。

⑴、要求:两人读句子,两人做实验,然后再交换。看哪一组配合得最好。

⑵、一边做实验,一边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4、课件演示称象方法:学生说一 句,演示一步。(如无课件,就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指挥”老师做实验。)

㈢、深入思考,还有什么办法

1、曹冲的办法怎样?想夸一夸他吗?

2、我们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3、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5、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㈣、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㈤、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㈥、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㈦、教学效果测评

1、自由读题,了解题意。小声拼读音节,想想连起来是什么词,再写下来。

2、读读备选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读句子,想想该选哪个字;再填一填。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还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㈧、拓展性学习

1、曹冲听到官员们议论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样想。

2、我们学的这几篇课文,都充满着智慧,你喜欢吗?还想读这一类故事台吗?

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板书设计

造称官员们宰象 称船曹冲石头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规范写日记格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师: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呢?

生答。师板书课题,齐读。

2、进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自读课文,看看写了什么?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二、教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生字?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师正音。

2、多种形式读:

开火车读、抢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4、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

5、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词的读音:

指名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2、指名朗读,纠正发音。

四、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师: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则日记,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2、指名答,师板书: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

(喜欢) (生气)

3、师:梦想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怎样?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指名读,引导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4、小组分工读。师巡视指导朗读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则日记。

五、总结格式

1、师:小朋友,学习了第一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应该注意写什么?日记可以写什么内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2、师:你发现了日记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就是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六、指导书写

1、认读要写的字,正音:

出示要求要写的生字卡片,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

2、观察字型,发现规律: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复习日记格式。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法认读:

开火车读、赛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日记,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一想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教师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指名回答并朗读,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学生回答。

4、师: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5、师:那么你感觉“我”是怎样一个人?

指名回答。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样,关爱他人,那么你自己也会收获很多快乐。

6、师:我们学习了小作者的两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⑶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⑷ 日记的内容必须新鲜,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三、实践活动

1、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⑴ 今天你做了什么?

⑵ 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

⑶ 你最想干什么?

⑷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上台朗读,或在学习园地里展出,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展示。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

【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 “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 “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

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

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2、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

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3、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4、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