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画一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画一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6.38K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一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一画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画一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画一画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本活动让美术活动融入到故事中,幼儿在有情趣的故事中进行绘画,使幼儿感兴趣,造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想象力,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到在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的趣味,能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品发生兴趣。

2、尝试用大画笔、小画笔画画,体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刷子、滚轮、毛笔、棉签、彩笔、油画棒、铅笔若干,各种颜料、托盘、大绘画纸。

2、故事中所出现的实物:硬币、茶杯、碗、盘子、盆等,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猜谜引出课题

请幼儿猜谜语(月亮),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你想画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圆圆的)听一听故事中谁来画月亮?,他们用什么画的月亮?他们画的月亮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基本部分:

1、通过讲述、操作理解故事中的趣味

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实物操作:“小花猫用硬币画了一个小月亮……。”教师在黑板上用实物一角钱画月亮,接下来边讲述边用一元钱、茶杯、碗、盘子、盆等画月亮。

2、进行动物图片与画月亮的实物匹配,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提问:请小朋友们想一想都是有谁来画的月亮?(幼儿回答,教师一一出示各种动物图片)他们是用什么来画的月亮?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和画月亮的实物进行配对。

3、引导幼儿认识故事中的大与小。

(1)展示故事中的实物:一角硬币、一元硬币、茶杯、碗、盘子、盆等,让幼儿说一说他们还有什么作用?

(2)让幼儿对这些实物进行比较谁大谁小?请幼儿进行从大到小排列,找出最大的、最小的。

4、让孩子们展开想想,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画出更大的月亮?

幼儿自由回答:我用彩笔画、我用水画、我用盆子画……。

5、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种笔大小刷子、滚轮、毛笔、棉签、彩笔、油画棒、铅笔、各种颜料等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笔进行绘画。

(1)老师这里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用具,请你们认识一下,一一出示和幼儿认识,并比较什么样的用具画的月亮大,认识各色颜料。

(2)教师出示大绘画纸,请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画画,体验“大画笔”和“小画笔”创作的不同。提醒幼儿注意绘画卫生。

(3)组织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画的?谁画的月亮大?谁画的月亮小?

活动延伸:

户外做游戏:画月亮。

感受用水画月亮和手拉手画月亮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出示各种各样的实物进行操作讲故事,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比较了大小。由于幼儿对动物感兴趣,讲一遍故事以后孩子们对故事已经掌握,但是对每一只动物所画月亮的实物有点混淆,接下来通过进行配对游戏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能够准确的说出动物与事物的联系,当出示各种绘画工具时孩子们很兴奋,特别喜欢大刷子和滚轮绘画,体验到了用各种画笔进行绘画的乐趣。最后进行的室外画月亮,使幼儿感受到在不同的条件下绘画月亮的乐趣,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画一画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能选择多种图案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2.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更主动的关心爸爸。

活动准备:

1.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若干。

2.以剪好的领带形状的纸人手一份。

3.蜡笔、剪好的不同颜色、各种图案的碎纸。

活动过程:

一、爸爸喜欢什么样的领带。

1.出示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家里谁最喜欢用领带啊?”

2.请幼儿自由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

3.“你的爸爸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呢?”

4.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能用什么图案来做领带爸爸会喜欢呢?

5.观察教师用碎纸图案贴画的方法装饰领带,贴画时,注意不要把碎纸粘到一起。

二、我给爸爸做领带。

1.鼓励幼儿先挑选好图案或色彩,摆放在要装饰的领带上,然后再用浆糊粘贴。

2.把设计好的领带挂在墙壁上进行展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活动结束:

离园时,把领带带回家,给爸爸亲手戴好。

画一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

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P22)。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7.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图见课本P22),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①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②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上页第(1)题的图中描点表示上表中的数量关系,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次巩固练习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画一画教学设计5

一、教学设想:

《摸一摸、画一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课)。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摸一摸、画一画》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摸一摸、画一画》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感觉、探索感觉、表现感觉,培养学生抽象的造型能力和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摸一摸、画一画》

2、通过摸实物来感受,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摸一摸、画一画》

三、教学流程:

1、以“拍手”进行身体感触,体验“感觉”,探索“感觉”是否可以表现。

2、展示第一次尝试表现的作品,引导发展表现“感觉”的方法。

3、引导探究表现“感觉”的方法。

4、展示第二次作品、发现更多的表现方法。

5、欣赏范作,启迪更多的表现方法。

6、组织学生体验更多的触觉。

7、自由表现“感觉”。

8、交流作品,汇总表现“感觉”的形式。

9、小结,延伸教学活动。

<游戏>————体验感受片段1:

师:同学们,请跟教师做动作(拍手)

生:(很兴奋,并认真地跟着老师“拍手”,由慢到快。)

师:好,请来说说刚才拍手时有什么感觉?

生1:手感到很痛。

生2、手很麻、很酸。

生3、手有火辣的感觉。

生4、拍手时心情很激动……

师:很好!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觉,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呢?(老师让学生尝试着画“感觉”,虽然第一次的作业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是课无所适从,但从游戏活动中学生已经体验到“感觉”了,只是他们的表现意识还很模糊。)以“拍手”这一游戏活动导入体验“拍手”时的感受,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同时针对课程的陌生与抽象,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经验世界的贫乏,允许学生暂时的“不会画。”

<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片段2:(完成第一次活动后,学生已经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触摸冰块,进一步体验“感觉”,并把摸冰的“感觉”画出来。)

师:现在,全班同学都画了自己摸到冰块的感觉,谁来介绍你的作业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画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选择了深蓝色。

师:很好,你懂得用整个块面和色彩表现感觉。

生2:我看到冰在冒烟,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线来表示烟。

师:不错,你观察得很仔细,知道符号也是一种表现方法。

生3:我觉得手碰到冰后就像触电的感觉,所以我用闪电的符号(折线)。

(师根据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运用点、线面及色彩来表现“感觉”,又通过课件欣赏课本范例及教师实实操作示范,进一步让学生确认“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在第二次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苍白点有了零的突破,全班同学都能拿起画笔把自已的“感觉”表现出来,虽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画出抽象的东西,而只画了具象的“手”与“冰”,但是他们毕竟勇敢地迈出了一步。

<三>探究————积极参与,体验乐趣片段3:(第三轮活动开始,教室里出现多种实物:石头、沙子、热水、胶水、棉花、面粉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触摸,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情绪高涨。)

师:这里有很多不同质感的东西,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触摸,体验自己的感受,最后选择一种自已喜爱的工具、材料进行作画,老师要看看谁画得最大胆,作业表现得最独特。

生:(开始有秩序地到活动区去自由触摸,并私下议论摸后的感受,兴趣盎然。有几个学生突然来了灵感,急忙奔回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画笔挥挥洒洒起来……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到自己的座位进行第三次作业。)在这一片段中,教师继续将人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自己当配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更多的感受,体验了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过程的情趣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

四、教学反思

多关注差生的发展《摸一摸、画一画》是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从课堂的三次活动及三次作业来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潜移默化地传受知识点,学生也能从畏惧的心理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感觉难度很大,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个别学生只是跟在背后热热闹闹地“摸”,“画”的时候却无法按照要求用点、线、面、符号、色、块来表现,三次作业下来,还是离不开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辅导学生时,差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五、教学建议:

课堂的延伸应有深度在本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最好让学回家后通过嗅觉、听觉来进行感受,一句语言的交代较轻描淡写,没能更好地挖掘知识的深度。一堂课过后,学生只模糊地认识到“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对它美在哪里,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等还是浑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让学生欣赏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用抽象的画法可以产生这么美的作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的奥妙所在,这将会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