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上下》教学设计模板

《上下》教学设计模板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95W 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下》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下》教学设计模板

《上下》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准备:PPT、田字格

六、教学过程

一、在故事激趣

师:在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树爷爷在森林里面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觉得很孤单,不过在森林里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经常陪着树爷爷,看小鸟在给树伯伯梳头,小兔在陪树爷爷聊天,仔细观察,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

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师:说得真好,“上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小眼睛(看老师),咱们一起来认识“上下”这两个字。(板书)

师:你们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表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

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板书)

师:说得真完整,谁再来说一遍。

师:好全班一起来说。

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词,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表示物体位置的词。

(指黑板)

二、在探究中学习

活动一:说一说

师:听到小兔、小鸟和树爷爷聊得这么开心,可爱的小松鼠也跑来了,谁来说说小松鼠在什么位置

生:小松鼠在中间

师:在谁的中间,你能说清楚吗

生: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

师: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小松鼠的位置吗?

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刚刚xx同学是怎么说的,谁听明白了,你说。

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板书)

师:看来你不仅认真听,还认真思考。全班一起来说说。

师:奇怪了,松鼠怎么一会儿在上面,一会儿在下面呢。

师:哦,你知道,你说说。

(引导学生回答:小松鼠与兔子比,小松鼠在兔子的上面;

小松鼠与小鸟比,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小结:看来比较的对象不同,所处的位置也就不同了。

活动二:填一填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64页,找到这幅图了吗?这里面有4个小问题,看图填一填。

师:做完后请举起你们的小手,告诉老师你完成了。

师:表扬第一组的孩子,他们做的又快又对。

师:第一组的孩子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活动三:猜一猜

师:树爷爷的`生日到了,小动物们给树爷爷过生日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一个小动物,咱们一起猜一猜他躲在哪呢?

师:它在小兔上面,但是它又不在最上面,它在哪呢?

师:来,继续猜。它在小松鼠的上面。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了上、下的位置,你们都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真的都会了吗?让老师来考考大家,我们就来玩个小游戏吧!

活动四:摆一摆

①我来说,你来摆(师说生摆)

师:把你们的书放在课桌上;本子和笔袋放在书的上面;笔袋不在最上面。

师:x请你到讲台上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摆的。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摆的?

师:把笔袋和书放在本下面;书不在最下面。

(生摆完后,指名说说文具的上下位置)

(指导说话:……在最上面,……在最下面。(中间的)……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②你来摆,他来说(同桌互动)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这些文具,然后请你的同桌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

三、在拓展中巩固

1、P65练一练1

师:今天是树爷爷的生日,老师还给树爷爷带来了生日礼物,不过树爷爷看到同

学们这么聪明特别高兴,也想考考大家,如果答对了,树爷爷就把礼物送给你们,

你们敢挑战吗?

师:一起读题“填一填,说一说”

2、P65练一练3

师:大家听好了。树爷爷准备去取礼物,礼物在哪个盒子里呢,咱们一起去找一找。

师:礼物在1号盒子的下面,在3号盒子的上面,你们知道礼物在哪个盒子里吗?

生:2号盒子

师:你的反应真快。

四、在总结中收获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让我们一起把礼物打开看看吧。(打开盒子)

师:课后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用智慧收获的礼物。下课。

《上下》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第一课时《上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时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提供了一副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学生要从中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还要从中感受祖国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机。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上下位置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尤其是在生活中和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理解和体验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努力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创造、发展思维,同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基于以上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到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体会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能在确定参照物的基础上来确定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

1、确定参照物

2、能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上、下”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张笑脸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说说嘴巴、鼻子、眼睛等部位的位置关系。(略)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

师: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

(出示主题图。)

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师:你们想问什么呢?

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3、打开书,把第1页空白补充完整。

活动

1、拍手游戏。

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

《上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自然奥妙无穷,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电脑显示)。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爷爷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电脑显示)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再出现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电脑显示)。(通过小童话剧的情节揭示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老师扮演松树爷爷说:“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2、大家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一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板书设计:

上下

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