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资料 > 三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

三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8.37K 次

深圳市田东中学 詹泉洲

三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网友来稿)

韩军说,学语文本来很简单,千百年来一直很简单,即吟诵是根本之法!可五四后,人们却逐渐摒弃了吟诵法,迷信千技百法,所谓千技百法,无非是解剖解析之法,把整体文章碎尸万段之法。他说,美读吟诵,是“人心”与“文心”感应,文字是立体的--诵读使平面文字达于立体;文字是交响的--诵读使无声的文字形成交响。美读吟诵,在传统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有大效,而在当代所谓的创造、创新、创意中被丢弃否定了。结果,创造因缺少根基而只能在花样翻新上左右摇摆,创新因缺少积累而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徘徊不前,创意因缺少厚重而只能是雕虫小技的表演而已。

对于吟诵,中国古人历来重视,也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看看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他少年时候读书情形的描写,就可以了解以前读书人是怎样读书的: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前语文老师讲课的时候,说这里是写封建教育对青少年的毒害。但读书至此,我怎么从来没有感受到这是一种痛苦,反而从中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你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少年朋友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文,并且是放开喉咙地读,抑扬顿挫地读,没有约束地读,群情激昂地读,老师也忘情地读。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师生群读图啊!正是由于青少年时期大量吟诵古代经典,大量涉猎诗文典籍,才让鲁迅对文学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打下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底子,也为他日后成长为一代文化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吟诵,能使人充分领略文章之美;吟诵,能使人深刻体味经典的丰富内涵;吟诵,能使人忘情享受读书的快乐!

诵当然包括背诵。巴金背诵《古文观止》200篇,茅盾背诵《红楼梦》,才有了《家》《春》《秋》和《子夜》等巨著。韩军说,若一个人能熟诵“1、2、3”,即背诵100篇古文、20篇现代文、300篇古诗词,达到高中毕业的语文水平绝不成问题。

我们的先人对自然以及人类的认识,是宝贵的一笔财富,它通过文字这种形式,蕴含着无穷的信息。吟诵这些民族的精华久了,慢慢地就会将这种力量灌注到我们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我们在思想上及气质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己华。”读书,放声读,广泛读,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升我们的气度,优雅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品位,丰富我们的思想,开阔我们的视野。其中的妙处,说也说完!

看看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在老师满堂灌的语文课堂,听老师讲解剖之术,听老师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中心思想,讲写作特点,学生在下面熬不住了,说了两句悄悄话,往往被老师说成是捣乱课堂纪律,往往受到批评。这种只重视解剖课文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重视提高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不重视涵泳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得学生在整个中学毕业之后,还不能写流利的现代文,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所写文章显得苍白无力。尽管这种现象在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不少语文老师还是固守传统,放不开,生怕自己讲少了,生怕学生不懂,生怕考试要考的地方没有讲到。没有让学生广泛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吟诵之法,要大力提倡!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