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育随笔 > 孩子获奖,父母为何乐不起来

孩子获奖,父母为何乐不起来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13W 次

            光明网     2002-12-23     陈芳、李俊义 

孩子获奖,父母为何乐不起来

 

林林在石家庄上小学六年级。几天前,他的父亲给记者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他的孩子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作文大赛,每次都能得奖。面对孩子欣喜的表情,他却禁不住生发出一丝疑问,这些“大奖”到底有几成是真的? 

在林林的家长向记者展示的一张获奖证书中,根本看不出大赛由哪一单位举办,只有“曙光杯”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组委会的.字样,盖的也是同一名称的公章。一个“二等奖”被写成了“式”等奖。 

石家庄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周克林说,目前针对学生举办的各类活动实在太多,非法合法俱存,很多故意绕过了教育部门这个弯。只要在某家报纸上登个比赛广告就能做,尽管号称是“全国性的”,事实上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单位或者个人。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赛,一些作文大赛的组织者甚至在撒向各个学校的大赛通知单中,明确提出教师每组织一个学生参赛,就给多少“回扣”。 

一位在工商局工作的王姓家长告诉记者,他家孩子去年在一次作文大赛中获了奖,大赛组委会提出让交近200元的参赛费用,然后才给孩子发获奖证书。他认为这纯属骗钱,但孩子哭着闹着,结果还是违心地照办了。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明知大赛有“假”,但仍要掏钱为孩子买获奖证书,就是希望孩子升学、择校时这些证书可以派上用场。 

然而,在记者采访的几所中学的负责人都说,因为现在作文比赛良莠不齐,领个证书太容易,因此学校不会把这个当成学生能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