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试题 > 考试试题6篇

考试试题6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35W 次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试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考试试题6篇

考试试题1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20xx年)

A.资本溢价

B.计提的盈余公积

C.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D.应付高管人员基本薪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内容。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选项C)、资本公积(选项A)、盈余公积(选项B)、未分配利润等。选项D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2.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接受乙公司投资转入的原材料一批,账面价值100000元,投资协议约定价值120000元,假定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允价值相符,该项投资没有产生资本溢价。甲公司实收资本应增加()元。(20xx年)

A.100000

B.117000

C.120000

D.14040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实收资本增加=120000×(1+17%)=140400(元)。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留存收益的是()。(20xx年)

A.资本溢价

B.任意盈余公积

C.未分配利润

D.法定盈余公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留存收益的内容。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又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所以选项BCD都属于留存收益。选项A属于资本公积。

4.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6000万股,每股价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3元,发生手续费、佣金等500万元,该项业务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万元。(20xx年)

A.11500

B.12000

C.12500

D.17500

【答案】A

【解析】发行股票,

借:银行存款18000

贷:股本6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2000

支付手续费用、佣金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00

贷:银行存款500

5.某公司20xx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36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4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5万元,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200万元,本年内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0万元,投资者追加现金投资30万元。该公司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万元。(20xx年)

A.1565

B.1595

C.1640

D.179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所有者权益的计算。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提取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的变化,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减少所有者权益总额,实现净利润、接受现金投资增加所有者权益,因此该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360+450-200+30=1640(万元)。

6.下列各项中,会导致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20xx年)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盈余公积补亏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以当年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留存收益的内容。留存收益包括两部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用分录进行分析:

选项A

借:资本公积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留存收益不受影响。

选项B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属于留存收益内部增减变动,留存收益总额不变。

选项C

借:盈余公积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留存收益总额减少。

选项D不需要专门做账务处理,留存收益总额不变。

7.某企业20xx年1月1日所有者权益构成情况如下:实收资本1500万元,资本公积100万元,盈余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200万元。20xx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6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及其他因素,该企业20xx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利润为()万元。(20xx年)

A.600

B.650

C.800

D.110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可供分配利润的计算。企业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一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即盈余公积补亏),本题目没有涉及盈余公积补亏事项,因此本题目该企业20xx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利润=200+600×(1-25%)=650(万元)。

8.某股份有限公司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购回股票支付价款低于股票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账面余额与冲减股本的差额应计入()。(20xx年)

A.盈余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未分配利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回购和注销股票的账务处理。如果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作为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处理。

9.某企业盈余公积年初余额为50万元,本年利润总额为6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150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并将盈余公积10万元转增资本。该企业盈余公积年末余额为()万元。(20xx年)

A.40

B.85

C.95

D.1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盈余公积的计算。盈余公积年末余额=50+(600-150)×10%-10=85(万元)。

考试试题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其实,过度地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之中是极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一点当今中国和世界。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1840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更是几乎没有现代意义,至少远不如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也是最血淋淋的主线。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并且享受这种权力所带来的快感。但这种相对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来说可能是最高的境界,却恰恰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权谋术是人治的核心逻辑,但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甚至是法治的阻碍,因为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将权谋术的适用范围缩小到最小。而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而固步自封。许多人士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1469至1500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而英国在1600至1780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同样可以大书特书。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都曾有过长达20-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地好好地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结果是,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选自“人民论坛”《唐世平:比起沉迷中国历史,更应该了世界文明》,有修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比较自大,比较沉迷自己的历史,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

B.在作者看来,“百家讲坛”这一电视栏目并没有起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C.作者认为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历史。

D.由于中国历史的乏味,加之许多中国人病态地沉迷其中,所以,作者认为摒弃中国历史才是正道。

【考点说明】本题以内容分析考查逻辑思维素养(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项说“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比较自大”于文无据,文章说的是当下的一种文化动向;B项中对“百家讲坛”的作用,属于臆测,文中说:“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作者并没有对“百家讲坛”的正向或者负向作用做出任何论断,仅仅是摆出现象而已;C项根据第一段的后半段可以推知作者的观点和口吻,是提醒我们现代人要关注现代历史;D项“摒弃”一词过于绝对化,不符合文章的意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几次运用因果关系来揭示中国历史的客观面貌,提醒读者不要沉迷中国历史。

B.文章针对时下对于中国历史的沉迷提出论点,针对性展开分析,全文论证颇具针对性。

C.文章通过对比显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不同,突出了世界历史对于国人的意义。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层层深入,最后收束全文。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文章的结构是先用一个社会现象引出观点。接着主要论述了沉迷中国历史的坏处,层层深入。在总体结构上是总分式的,最后一段仍然是在分说,并非总结,因此D项说“最后收束全文”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反对沉迷于中国历史中而忽视现代国家形成的法治核心,为当下追求全面现代化的国人敲响了警钟。

B.中国古代社会少有变化,绝大多数时间只是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其实质是非常乏味的。

C.文章强调现代化的重要性,其实也在提醒我们中国目前的现代化程度仍然不够。

D.很多曾经迅速崛起的国家归于沉寂,其根本原因就是过分沉迷于自己的历史中。

【考点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作者观点态度。(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项属于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五段:“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并没有探究“归于沉寂”的原因,更谈不上“根本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曾经为城里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合伙人”,如今正在山东乡村渐渐流行。20xx年8月,山东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面向海内外山东籍企业家、创业者及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在合伙人们看来,在各个业态背后是“沉睡”的农村广大的资源市场。未来每一个业态都有和乡村振兴结合的丰富“场景”和“空间”。合伙人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合伙人”依托乡村资源,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化种养业;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食品加工技能,挖掘传统工艺价值,创新产品营销模式;开发田园观光、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户外休闲旅游项目,等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创业成功概率大为提高,也有助于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可以说,广袤田野为“合伙人”提供了广阔舞台,而大量“合伙人”涌入乡村创业,有助于人才、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带动当地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摘编自20xx年6月1日《大众日报》记者张春晓吕光社,有改动)

材料二:

7月23日,20xx《镜头中的脱贫故事》再次出发,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全景式直播的方式讲述当地脱贫故事。活动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主题,对脱贫故事中的主人公们进行了深入访谈。

苗族姑娘杨美,是来到现场的第一位扶贫故事主人公。她易地搬迁不惧家人阻拦,“偷出”户口本交到扶贫工作队的手里,迈出了走出贫困大山的第一步。杨美又参加了政府针对贫困户的培训夜校,开办了自己的制衣厂。如今,厂里已经有了30多个固定员工和50多个居家就业的绣娘,其中多数是贫困户。杨美今年手里的订单也排到了年底,明年她还计划着开直播搞电商。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新事业。扶贫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是善港村驻高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洪伟。高峰村是个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难的深度贫困村,在20xx年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xx年扶贫工作队到来后,先从党建和改变村容村貌入手,随后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制定了一套产业发展计划。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高峰村建起了1000多亩的产业基地。村民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一支工作队让贵州的高峰村和江苏的善港村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倾力帮扶,使高峰村实现脱贫致富。

(摘编自20xx年7月24日 《中国网信网》——《镜头中的脱贫故事》)

材料三: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产业扶贫进展成效举行了发布会。据悉,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其中,直接参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贫困户分别为1158万户、935万户、168万户;贫困劳动力在本县内乡村企业、扶贫车间务工的超过1300万人,占务工总人数近一半。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3416元,增加到20xx年的9808元,年均增长30.2%。通过产业扶贫,不仅形成了一系列产业联农带贫的有效模式,也激发了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的精神状态,这些都将在今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持续发挥作用。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72%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产业赋能,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累计培养各类产业致富带头人90多万人,产业扶贫志智双扶成效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