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试题 > 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题

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题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9.96K 次

1.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题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B.鲁尔区内水源充足,铁矿丰富

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埋藏较深,品种单一D.内河航运虽然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3.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

A.水资源、能源短缺,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B.陆运、水运条件较差,交通不便

C.位置处于沿海,偏居东部,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D.煤炭、矿产不足,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

4.下列工业部门中,不属于鲁尔区的是()

A.钢铁工业B.电力工业C.机械制造工业D.石油工业

5.下列城市,属于鲁尔区内重要工业中心的是()

A.汉堡、法兰克福B.波恩、慕尼黑C.杜伊斯堡、埃森D.斯图加特、鹿特丹

6.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C.机械、煤炭D.钢铁、电力

7.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B.多瑙河交通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8.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

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

9.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比较,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有丰富的煤铁资源B.充足的能源供应

C.有优美的环境D.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10.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

A.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B.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气

C.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D.失业人数减少

11.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B.19世纪中叶C.二战以后D.20世纪90年代

二、综合题

12.读右面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业区位于国家。

(2)该工业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3)与该工业区同属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兴起的工业区还有____________、等。

13.读“鲁尔区工业发展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____,B,

C,D。

(2)现代鲁尔区传统工业减少,

扩大,积极发展

和。

(3)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中,工业基地应该借鉴鲁尔区的经验。

第二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D5.C6.B7.A8.B9.A10.D11.A

二、综合题

12.(1)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交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2)数目;规模;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3)辽中南

中国的气候

3.3 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温度带。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3.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图表落实

1.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中用色笔描出一月0℃等温线,该线大致位于我国____(山脉)、____一线,向西沿伸至____高原东缘。

(2)从海口到磨合,温度大致相差____℃,温差较大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岭 淮河 青藏

(2)48 受季风的影响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2.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图上28℃等温线用色笔描出,并写出气温最低的区域所在的地形区名称________。

(2)漠河与海口气温大致相差____℃,________是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答案】

(1)青藏高原

(2)20 南北普遍高温

3.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各温度带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正确表示温度带的分布。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E.寒温带 F.高原气候区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一月平均气温____℃等温线一致,其东段都位____一____一线。

(3)说出下列地区所处的主要温度带:

平原:①东北平原____、②华北平原____、③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

盆地:④四川盆地____、⑤塔里木盆地____、⑥准噶尔盆地____、⑦柴达木盆地____。

高原:⑧黄土高原____、⑨内蒙古高原____、⑩云贵高原____。

(1)略(2)0 秦岭 淮河(3)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青藏高寒区 暖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4.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找到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用色笔描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线,经____高原东南边缘;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山脉),经____高原东南边缘,最后进入____高原东南部。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2)秦岭一淮河 青藏 大兴安岭 内蒙古 青藏(3)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画出非季风区的范围。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夏季风的风向。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略 (3)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6.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不同月份的雨带,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按雨带推移的时间顺序,将A、B、C、D图重新排序,________,并用文字描述。

四、五月份____,六月份____,七、八月份____,九月份____。

(2)雨带的推移主要是由____风的进退所决定的,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雨。

(3)我国南方和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南方雨季开始____,结束____,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____,结束____,雨季____。

【答案】(1)DBAC 夏季风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 到达长江流域 到达东北、华北 撤到长江以南

(2)夏季锋面

(3)早晚晚早短

学海导航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

原因:(1)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2)冬季风对北方影响显著,南方由于重重山岭,阻挡影响小。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原因: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3.温度带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中国气温分布状况

一月(冬季)七月(夏季)

等温线分布特点等温线密集等温线稀疏

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气温分布原因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旧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极值气温及原因最低气温处:漠河原因:纬度高,获太阳辐射少,邻近冬季风源地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原因: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最低气温处:青藏高原,原因:地势高

【例1】(2006全国卷)下图为我国某地区l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解析】从图中得知,7月等温线分布沿山脉走向,沿海地区和海岸线平行,所以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

【答案】B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大,平原大于山区。而石家庄距海较远且位于平原,气温年较差最大;黄海沿岸临海,受海洋的影响最大,气温年较差小,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即可判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一组是B。

【答案】 B

二、降水

1.年降水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夏季风影响。

我国降水特点及其影响

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

项目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是来自东南部海洋的夏季风,我国东南部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五月至九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的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2.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也能受其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区域为非季风区。大致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方法

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显著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由此可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区别主要在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是否显著,事实上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不显著的非季风区(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大部分区域却明显地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冬、夏季风的比较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偏北风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

影响范围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海南岛外都受影响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风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活动规律爆发性强,快速南下,每年9、10月到次年4、5月控制我国增长和推进和缓,每年;4、5月到达南部沿海,6月到达长江流域:7、8月到达华北东北,9月撤回江南,10月在大陆消失

对气候的影响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例2】(2008高考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解析】从图中看出,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此位置时,6月或9月,所以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雨带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气,华北地区干旱少雨,也有可能是秋季。

【答案】(1)BD(2)BC

三、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2.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南北普遍高温,使我国南北方都能种植喜温作物;②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③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例3】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比较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点纬度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

齐齐哈尔47°23′N一19.622.6

巴黎48°58′N3.119.O

北京39°54′N一4.526.4

纽约40°40′N一0.822.8

(1)计算四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并填人表中。

(2)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最小的是____。

(3)一月份,北京的气温比纽约低____℃,七月份齐齐哈尔比巴黎高____℃。

(4)由上表可以看出: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气温最____的地区;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世界上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气温最____的地区。这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____特点。

【解析】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出的偏北风的影响,东部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东亚东部地区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偏南风的影响,降水丰沛。我国东部地区就处在东亚季风区内,冬季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夏季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在东部季风区,冬夏季节风向明显不同,随之而来的是气温和降水方面冬夏季节也有很大的差异,越往北方,差异越大。

我国季风气候有大陆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东部季风区内的大部分,冬夏季节气温有明显差异,气温的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偏大。

【答案】 (1)齐齐哈尔:42.2℃ 巴黎:l5.9℃ 北京:30.9℃ 纽约:23.6℃ (2)齐齐哈尔 巴黎 (3)3.7 3.6

(4)低 高 大陆性

四、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寒潮:秋末、冬季、春初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一蒙古一带侵入我国,形成严寒、大风、霜冻天气,即为寒潮。全国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台湾和海南岛受寒潮的影响非常小的原因

寒潮是由冬季风造成的,台湾和海南岛受其影响小的原因主要有:①台湾和海南岛距冬季风的源地远,冬季风到达时势力已非常弱I②它们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③冬季风沿途受高大地形阻挡,势力大大减弱。

2.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上的大气蜗旋,多在夏秋季发生,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主要是狂风和较大暴雨所引起的。

3.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

梅雨江淮地区春末

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干旱降水多——排水,出现“空梅”——引水灌溉

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 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

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海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引水灌溉

夏涝华北6——8月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排永,河流疏浚,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薄膜覆盖等

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秋末、冬季和初春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风沙天气东北、华北、西北冬季和春季,以春季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的广大地区春、夏、 秋①自然原因:源源 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系统。 ②人为原因:人类 不合理的生产和生 活活动,如乱砍滥伐造成水 土流失;围湖造田 等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②经济财产受损①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堤 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 洪区等;。③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干旱全国四季长期无降水或降水 异常偏少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突 出的世界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品种;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例4】读“寒潮路径图”回答。

材料:在南方地区寒冷季节,对柑橘等经济作物要进行培土、熏烟,以提高地温,防御寒潮灾害。

(1)寒潮入侵的季节不同,经过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现象,下列有关图中各地寒潮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潮入侵①地区常带来风雪迷茫,寒冷彻骨的天气

B.寒潮到达②地区,由于冷空气干燥,常出现少雨雪多风沙的天气

C.4、5月份,寒潮冷锋到达③地区常使该地区成为全国多雨中心

D.春秋季节寒潮入侵④地区可带来大规模雨雪、冰雹天气

(2)2008年寒潮灾情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填序号),此次持续寒潮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3)今年我国部分地区的冰冻雨雪灾害就是寒潮异常强势所致,雪灾已造成llll亿元的损失。这次雪灾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带来什么启示?

【解析】(1)寒潮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所以寒冷,水汽较多,风雪迷茫。(2)08年雪灾发生于我国南方,所以选择③④,其影响从不利和有利两方面回答。(3)从灾前和灾后两方面着手回答。

【答案】(1)A

(2)③④不利影响:寒潮因温度骤降的“爆冷”天气,影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安全越冬;形成低温连绵阴雨天气,日照减少,影响水稻、油菜等作物的生长;降雪融化,形成渍害;作物生长缓慢,对病害的抗性降低,可能导致一些病害发生。有利影响:持续低温会冻死部分农作物的害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降水会给农田补充水分,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

(3)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重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知识。

A级 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上的云的图像

B.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云雨区域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地显示出台风、暴雨、寒潮、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位置和强度

C.卫星云图的判读是:蓝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白 色表示海洋

D.卫星云图中的“ ”这个符号表示八级北风

2.下列有关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冬季风

4.四川盆地冬季暖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5.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云贵高原

D.藏北高原

6.关于我国降水的正确表述是( )

A.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B.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80%集中于7、8两个月

C.北方一些地区的水旱灾害发生频繁,是因为那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

D.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必须达到800毫米以上

7.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 ( ) 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

8.全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 )

①台湾岛 ②海南岛 ③滇南谷地 ④雅鲁藏布江谷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综合题

9.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线表示____的分界线,B线表示________的分界线。

(2)将图中所代表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3)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4、5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7、8月份的是____线。

(4)我国夏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雨。

(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当雨带推移至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

(6)下列有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正确叙述是(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季风区内

B.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季风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

D.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

(7)我国北方和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

10.读我国部分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例AB

灾害名称

主要成因

多发季节

主要危害

防御措施

B级 能力跃迁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降水大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

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地位于内陆盆地

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高控制

D.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

2.②地降水量( )

A.<100mmB.<200mmC.<50mm D.>50mm

3.有关③、④、⑤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③、④两河注入印度洋

C.④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⑤河为内流河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 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回答4~7题。

4.图中最低气温的成因主要是(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

D.太阳辐射少

5.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6.图中的暴雨区中,受台风影响较大的是( )

A.东南沿海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江淮地区

7.北方暴雨区比其他暴雨区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地势起伏不平

B.降水量大

C.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D.土质疏松,植被少

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简称为等物候线。读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开花日期),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我国东部刺槐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影响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推移一一气温

B.东部早于西部一—降水

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

D.西部早于东部——湿度

10.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 )

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

B.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

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

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

二、综合题

11.(2007全国高考)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地名年降水量(mm)春季降水量(%)夏季降水量(%)秋季降水量(%)冬季降水量(%)

广州

南昌

郑州

五台山

成都

乌鲁木齐.O8.7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12.读我国部分地区的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的等温线大致呈____方向延伸,说明气温受____影响大。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向东北延伸,这里的气温比西部同纬度地区的气温____,说明东部受____影响较大。

(2)图B的等温线密集,南北两侧气温比中部____,从地形上看,这里分布着____走向的____山脉。

答案

A级双基过关

1.D 2.D 3.A 4.C 5.D 6.A 7.D 8.D

9.(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人品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

(2)①大兴安岭 ②阴山 ③贺兰山 ④巴颜喀拉山 ⑤冈底斯山

(3)D E C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 锋面

(5)伏旱 梅雨

(6)C

(7)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10.

图例AB

名称寒潮台风

成因冷锋快速南下热带海洋上气旋强烈发展

季节冬半年夏秋季节

危害冻害、风灾、雪灾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B级 能力跃迁

1.B 2.C 3.C 4.B 5.C 6.A 7.D 8.C 9.A 10.B

11.(1)D

(2)南昌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12.(1)东西、纬度、偏高、海洋

(2)高、东西、天山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3.2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教材分析]

工农业污染构成了环境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防范工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重要,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在工业农业减少污染的措施。

[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理解工业污染、治理和预防的相互关系。明确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了解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生态工业园区。

3.明确农业污染的类型和危害,以及农业污染的防治途径。

4.了解当地工业污染或农业污染的状况,选择突出的问题,研究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重点】

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利用本节开头的情境导入。补充DDT的发明初期给人类带来的惊喜,及后来对其危害的认识方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承转: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伴随工业文明而来的污染也是空前的。

(学生活动) 学生读火力发电厂、造纸厂排放“三废”示意图。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工业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简称“三废”。

(教师引导)解决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废物的终端治理及达标排放

第二是推广清洁生产

第三是发展生态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知识拓展)通过实例说明:对于工业污染,预防优于治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以“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讲解: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进入90年代开始提出了源头治理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得到发展。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生阅读课文,明确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点拨):清洁生产包含工艺(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可补充说明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总结)“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比较表”

描述清洁生产比末端治理有哪些优越性。

承转: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才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讲解: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来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 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和正文,回答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目的和特征。

学生自学课文。

提问: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生态工业园,与一般工业园区有什么不同

引导:近年来,循环经济在我国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工业生态园区示范。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典型范例之一,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小结工业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

承转:工业污染危害严重,已是公认的事实,其实,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对人的生命同样也构成了威胁。

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说说农业生产存在哪些污染。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分别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明确防治农业污染的主要措施。

学生自学课文。可分步自学分步讲解、点拨。

点拨: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并养活着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可谓功不可没。合理施用化肥确是夺取高产的主要措施。如果错误地认为化肥施用量越多越好,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讲解:农药是现代农业稳定高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对防治危害农业生产的病菌、虫害和杂草三个大敌起了特殊作用,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但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的化学药品,长期大量施用,会给农作物、土壤留下残毒。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原药量),除30%—40%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多余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同时,据报载,全国仅受农药污染的农田就有1.4亿亩。

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较长。农作物在吸收土壤中养分的同时,也吸收了残留在土壤中农药毒素,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农药在作物上,特别是其果实上残留不多,对消费者健康到关系不大。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粮食作物检测不出农药残留,而蔬菜和水果则比较严重。

点拨:土壤污染是农业生产污染造成的主要后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另外,垃圾中的重金属、塑料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白色污染”一词不是科学的定义,而是一种对现象的描绘。“白色污染” 主要是指对环境造成的 “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两种负面效应。

讲解:联系到必修知识,有必要弄清有关农业的几个概念:石油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弄清生态农业与石油农业的区别。理解有机农业的含义。介绍一些有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面的知识。

总结全课。安排作业和活动。

两项活动内容要求课后进行,农村学校可选择活动1,城市学校可选择活动2,条件允许也可安排活动1。

【板书设计】

一、工业污染的防治

1.清洁生产

2.循环经济 基本原则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二、农业污染的防治

1.合理使用化肥农业

2.发展有机农业

3.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随堂练习】

发展绿色产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因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而产生污染,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清洁的厂区、清洁的设备、健康的工人

B、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C、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消费

D、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包装

2、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纸 ②生产过程中使用矿物燃料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 ④及时清理垃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属于循环经济行为原则的是 ( )

①减量化原则 ②再使用原则 ③再循环原则 ④可持续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有关循环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B、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C、循环经济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流动、多次利用的

D、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中完全没有废弃物的排放

5、目前,我国治理城市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的工作已趋向 ( )

①末端治理 ②全过程控制 ③分散治理 ④浓度控制 ⑤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④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来掌握对于工业污染防治所应采取的主主要措施。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并且了解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知道农业污染的类型,给人们带来的主要危害,以及农业污染的防治途径。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M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2.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3.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一、湿地概述

1.定义:指水位经常①__________或为②________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③   、滩涂、④   、湖泊、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⑤  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⑥   等

3.特点:地表⑦______或⑧______有水,属于⑨______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

从⑩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

提供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等。

2.湿地的别称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等。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航运和?____________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____________。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________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21____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发挥,○22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明显降低。

四、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23______环境和区域的○24____________。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25______效益,提供更好的○26______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27__________、退田还湖、○28__________、以工代赈、○29______________、加固干堤、○30__________等。

探究点一 湿地的作用与保护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4.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并且加以保护?

【规律总结】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湿地美称

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

【考例探究1】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答(1)~(2)题。

(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探究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探究材料】

下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洞庭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2)在洞庭湖周边地区国家设立了大片蓄洪区,其原因是什么?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哪些措施?

【规律总结】

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1.湿地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

(1)人为原因: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导致湖泊水生动植物减少;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湿地减少,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④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水质变坏;⑤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⑥外来物种的干扰;⑦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⑧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的减少等。

(2)自然原因: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②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保护湿地的措施

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健全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例探究2】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简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3)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产生危害及其相应的对策。

原因对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接近地表 ②浅水 ③沼泽 ④河流 ⑤6 ⑥稻田 ⑦常年 ⑧经常 ⑨陆地与水体 ⑩寒温带到热带 ?沿海到内陆 ?平原到高山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 ?农副产品 ?旅游观光 ?过度开发利用 ?质量 ○21功能和效益 ○22抵御自然灾害 ○23生存 ○24持续发展 ○25综合 ○26生存 ○27封山育林 ○28平垸行洪 ○29移民建镇 ○30疏浚河道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降低乃至丧失。

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4.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考例探究1 (1)C (2)D [(1)西藏拉鲁湿地植被主要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通过光合作用,为拉萨市补给大量氧气;能够降低城市温度,减缓热岛效应;能吸烟滞尘,调蓄洪水;(2)发展方向应该是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就是要开垦湿地为耕地,这是不可取的。]

探究点二

(1)变小 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

(2)洞庭湖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蓄洪区可调节水量,更好地防御洪水侵袭。

(3)有计划地退耕还湖、还湿;搞好周围及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积极防治水污染。

考例探究2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自然原因:湖泊的沼泽化,其本身就是泥沙淤积的自然消亡过程。

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2)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

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

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3)

原因对策

自然

原因泥沙淤积,湖面缩小禁止对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

原因围湖造田,湖面缩小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 对比1950年与2004年图可知,长江中游湿地数量和面积大幅减少,这种变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的。湿地变化必然带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知识结构 学案

(1)学习重点

把握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2)学习目标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3)学习提纲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 ,珠江 。包括 、 、 、

、 、 、 等市的全部和 、 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 、 。

一、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形成原因以发展 为主导, 发展迅速,分布具有 性 (广州、深圳)辐射带动作用

进程特点 结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形成以 (广州)为中心的 和城镇高度密集的 体系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四个方面表现:一是 。城镇人口比重高达 。二是 。三是

。四是 。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工业化进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20世纪 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在引进 、 和

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 的多种 和制造业,形成了以 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20世纪 年代以后,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和 ,

得到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不足,

有限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经济腹地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 、广东、 、 、四川、 、 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1.工业化加速了 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 向城市集中

华侨众多 经济稳步发展

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工业化加速了 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 。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 ,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化加速了 和 的转变。

现代化的 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变原先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 过度密集、 严重、 偏低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产生原因

一、城镇密集,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

二、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四、火电厂排出大量SO2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我知道了吗?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我清楚了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学会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三、学习过程

复习: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

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述:

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

包括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个省区。

面积:__________KM2,水土流失面积__________,占__________,严重流失的为__________万,占__________,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__________亿吨。

黄土高原区域地理特征:

1、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__________向__________倾斜,海拔多在__________~__________米。

地形:__________、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__________,覆盖率__________,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土壤:__________。

2、人文环境:

(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

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① 处于从平原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②处于从沿海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③处于从湿润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④处于从森林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⑤处于从农业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三、试一试:根据以上内容,试着自己总结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都有哪些原因:

四、共同探讨:

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右图3-6中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描述。

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

最后归纳出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性练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有:( )

A.新疆地区 B.青藏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

六、拓展练习:

1、如图表示我国各省水土流失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写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主要原因是:

(3)山西面积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的原因是:

2、据图回答:

这种住宅叫______,它是______地形区特有的景观,反映了这里气候______的特点。导致该地区出现这种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七、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请写下来;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智能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图表导读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

农业生产活动有多种类型,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展示: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游牧业)。

而且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作物和驯化了的动物,那为什么这个地区要选择这种类型呢?一块土地放在面前,到底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才是合理的呢?有哪些要素是需要考虑的呢?怎样考虑呢?这就是这一节要研究的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板书:5.2农业的区位选择)

(转)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区位,什么是区位呢?同学们在本上找出它的定义,看看是否等同于位置。

新教学

讨论归纳:不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板书斜体字)

(转)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此,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后者,也就是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这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怎么影响的呢?接下我们就先学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两则案例谈起。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材料,注意其中黑体字的内容。(板书: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案例一:

据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报道,望京地区某街道两旁种的竹子几乎全都枯死了。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绿浅根植物,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温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7℃,1月平均温度-2℃~4℃,年降水量700~1000mm;亚热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5~20℃,1月平均温度4℃~8℃,年降水量1000~1500m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对土壤、水肥条要求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呈酸性反应的土壤最适宜生长。由此看,该地区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该地区街道两旁选择种竹子是由本地区主管部门领导决定,从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竹区)引种的。

表一:北京与南方地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北京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0℃以上-4℃

年平均降水量800mm以上609mm

土壤酸性碱性

案例二:

据《北京晚报》报道,通州区今年从美国、欧洲引种树莓获得成功。树莓,亦称红葡,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有野生。人工栽培最早始于欧洲,中国仅东北地区栽培。树莓根系较浅,要求疏松的土壤和较好的肥水管理。另据报道,2003年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东北部的永宁镇,有一片40公顷的玉米田被改建成国际标准化的树莓种植园。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划,今后五年左右,位于长城北侧的北京延庆县境内的40万亩玉米田将有50%分批改建成树莓种植园。届时,树莓将达到20万亩。这是北京市为优化生态环境,防御蒙古高原风沙侵袭首都、建立环北京森林生态屏障而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届时,采摘、品尝红莓成为一项普及的休闲旅游活动。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红莓果被誉为“黄金浆果”,广泛用于饮料、食品、糖果、冷饮和鲜食。树莓在我国刚刚起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树莓将成为我国新兴果业的先锋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附:延庆永宁镇部分自然资料

永宁镇位于延庆盆地东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为区及半区,中部为平原,海拔在490.6~800米之间。新华营河(妫水河的上游)流经镇域西部,白河南干渠、北干渠从镇区穿过,区水资丰富,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土壤、水质、空气的洁净度基本与瑞士日内瓦处在同一水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

案例应用:

思考一: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的竹子失败了,而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的树莓却获得了成功,为什么?

结论:气候、土壤(板书)

分析:

1.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而气候条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域性。

2.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思考二:“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竹子”,“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树莓”这两个举动撇开自然条不考虑,有没有什么非自然的因素在影响这种行为呢?

结论:政策、市场

分析:

1.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北京竹子的引进就是政府决策的结果,永宁镇树莓的引进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2.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和和社会两大部分──投影图“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补充其他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跟踪训练:农业在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进行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思考三:北京地区是否就无法种植竹子了?有哪些办法呢?

结论: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分析:

1.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扩大南方竹子的区位范围。

2.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北京地区种植竹子,目前说气候、土壤、水分等都存在较大障碍;但这些障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温室等方式改照当地的光、热、水等条,从而让竹子度过不适宜的冬春季节。另外对于所需酸性土壤我们也可以通过人为方式改造。

跟踪训练:1.双季稻生产、小麦种植的例子

2.玻璃温室、梯田、茶园喷灌

追问:当前阶段,你要是北京的城市规划部门的主管领导,你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改造当地的自然条吗?

结论:不会

分析: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另外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思考五:北京市的远郊区县在自然条许可的情况下能否都种植树莓?

结论: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板书)

分析:北京引种树莓可以说一方面是自然条适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树莓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但是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不像自然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跟踪训练:

1.城市周围将生产的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2.果树的种植面积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3.北京冬季可以吃到南方的蔬菜。

4.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美、加、澳、法等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5.我国的棉花价格与棉花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

边练,边总结并板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有利的自然因素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不利的因素可以在考虑技术、效益、生态等的前提下加以合理改造。社会经济因素不同于自然因素,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只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了,才能保证选择出对农业土地的最合理的利用方式。

板书设计: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