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阅读答案 >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47W 次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 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来源:学.科.网]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4.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⑵苦儿幼不能执笔( )

⑶无误,乃已( ) ⑷与轧轧相间( )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⑵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

⑶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28.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23. 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 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4.(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1分)。

26.⑴每天⑵苦于⑶停止⑷间杂

27.⑴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⑵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

⑶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

28.赞同。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