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800字作文 > 【热门】重阳节的作文800字锦集八篇

【热门】重阳节的作文800字锦集八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48W 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的作文800字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重阳节的作文800字锦集八篇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1

到底是后秋了,天气是一天凉比一天,在这尚且如此,北边就更不用说了。我想。这阵子一直在阳历日子中度着,就忘了传统节气,也不知老黄历该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觉真凉了时候,不经意间就发觉已近重阳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几年嘴上老挂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就忽然想起了原来奶奶生日到了。

记得前几年,和奶奶在一起时候,每到这个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过这个生日,也是很喜气。人常说,家里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是儿女福,比啥都强。我相信。所以总是在重阳当天一直喜气洋洋,跟过年一样,奶奶也是一脸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学后,她那一双小脚就掂来掂去,忙个不停了。

回想起来,高中三年一直是陪着奶奶度过。现在想来,那是她最开心日子了。每日为我做饭,等我放学归来。直到去广复读那一年,和后来读书生涯,才让她一直处在盼望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却没有办法。等到放寒暑假时候,回去看望她时候,每次见到她,她都是眼望着我回老屋那条巷子,那条我走来路。到真望见我了,便笑盈盈,在旁大婶大娘们羡慕下,带我向老屋走去,然后拿出别人送她而不舍得吃好东西,坐了炕上问这问那。以后每次回想起那光景,我便不觉潸然,我知道那是她等了无数日子才盼回她孙子,尽管只是几天日子,但她依然喜欢,续续叨叨说着一年来对我思念,说着每次必说"老三篇",说着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间故事。

现在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了,这几年每次回老家,路过老巷去二叔家时候,却再也看不到她身影了。青山依旧,故乡依旧,我依旧,却再无奶奶笑脸了。去年带妻回老家过年时候,一家人喜气洋洋,就突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岁数,却终于没有看到她孙媳妇,我心几近悲伤,尽管也知道人去不能复生,尽管知道我们日子会越来越好,也尽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会为孙子高兴,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团圆时候就单单缺她,每每想到正当我们要孝顺她时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边老人就眼含热泪想起她时候,心里就一直不好受。这几年每次回去,我都偷偷到奶奶坟头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回,尽管乡里有不在其他节日上坟风俗。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真切感到了什么叫"子欲孝而亲不在"肝肠痛断。现在我工作已经两年有余了,奶奶去世也已近四年了,但我对她思念却一直随着岁月渐增而更深了!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2

今天是重阳节,我还像平常那样早早的起床,走去“小桔灯”培训中心。

到了“小桔灯”培训中心,同学疑惑的问我:“???,重阳节是什么呀?”我耐心地说:“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怎么样?没先到重阳节还有这样的故事吧!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完美!即使在平时,我也会多多的为长辈做事。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4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5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身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

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身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

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了。

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完美!即使在平时,我也会多多的为长辈做事。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6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民间又说“久久长寿”,重阳节便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的节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迎来重阳节,别有一番感受。

说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冯梦龙的趣说:诸物都是先白后黑,唯有髭须却是先黑后白。其实,古人不乏颂扬“皓首”的吟咏,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写照。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这是张籍对白头老人的歌颂。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已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亩产达926.6公斤,他豪言10年内冲击1000公斤。80多岁的他不认为自己年老,常说:“我的心态永远年轻!”老有所为,不仅是事业需要,更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这是杜甫对白头老人的慰勉。杨善洲从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人们赞扬他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去世前无偿交给国家。对党员干部来说,不管黑发白发、在任退休,为人民服务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对白头老人的赞美。白芳礼老人74岁时召集家庭会议,宣布把5000元积蓄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还要回天津蹬三轮挣钱,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自此他支教18年,将挣来的35万元钱全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在我们身边,像白芳礼这样热心公益、默默奉献的老人不乏其人,他们的行为看似平凡,却不断带来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古诗之美在文辞,当代老人之美在行动。按60岁退休,距人生终点还有大把时光,退休时非但不必嗟叹“感吾生之行休”,还能翻开人生的新篇章。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到“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豪迈,散发的正是时代的热力。

另一方面,老人奋斗和劳累一生,年龄到“坎”回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和社会回报,不仅天经地义,更是全社会的应尽责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对“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战,“老有所养”问题也日益凸显。日前,央视《新闻联播》为桂林四兄弟刊播寻母启事,引起强烈社会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触动了失能老人缺少照顾、失忆老人走失等社会痛点。

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需要敬老爱老的文明风尚,让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幸福晚年。如果说“老有所为”是老年人老当益壮的精神追求,那么“老有所养”则是社会回馈给他们的人性温暖。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7

桂花随着风在空中飞舞,我轻轻地伸出了手,接住了一朵,那金黄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犹如一位小巧玲珑的小姑娘,望着手中的桂花,我仿佛回到了过去……

从小,是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去了外地,奶奶的故乡是一座美丽而纯朴的山,在那儿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奶奶,奶奶”。我蹦蹦跳跳的跑到奶奶跟前,撒娇的拉了拉奶奶的衣角,用甜甜地声音说“奶奶,我们门前的桂花树,已经开花了,我想让你给我做桂花糕好不好?”奶奶听了我的话,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她皱了皱眉头,陷入了沉思。我见奶奶不愿意,便嚎啕大哭起来,一边擦眼泪,一边断断续续地喊道“奶奶好坏,我就要吃桂花糕嘛!”奶奶见我坐在地上,马上把我从地上抱了起来说“好好好,奶奶明天就给你做”。我那泪水还没干的脸上,一下子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可是……

“你,真的要去帮她做桂花糕吗,医生可是说了,你的身体不能做这些重活,何况打桂花的时候还得用棍子敲打树,那你的身体吃的消吗?”爷爷用低沉的声音问奶奶。还没等奶奶开口,我便冲了进来,大声喊道“不行,不行,奶奶答应我的。”

窗外的风把树上的桂花吹的掉了下来。

早晨,睡眼朦胧的我,听到棒子的抽打声,忙起身,发现奶奶已经在那打桂花了。只见她踮起脚尖,吃力的用手中的棒子敲打着,不时的停下喘一口气,豆大的汗水从额头上,往下流,她也顾不得擦,我的心里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奶奶为了给我做桂花糕,坚持在太阳下,搅动着桂花,我终于忍不住了,扑向奶奶的怀抱说“奶奶我错了,我不应该任性的,奶奶”。奶奶却擦了一把汗说“没事的,奶奶现在很高兴,因为我的小孙女懂得心疼奶奶了”。

饭桌上,奶奶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桂花糕,笑眯眯的说“来,快来尝尝奶奶做的桂花糕。”我抓起一个,觉得它是奶奶的汗水做成的,吃的津津有味。

突然,奶奶一下子晕倒了,爷爷忙把奶奶扶到房间里,到来一杯水,从柜子里拿出一瓶药,忙给奶奶服下。我见这情形,手中的桂花糕一下子掉到了地上。过了好一会儿,奶奶醒了说“我没事的,只要孙女高兴就行。”我再也忍不住了,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心里想:都怪我,都怪我,我居然让我奶奶顶着病帮我做桂花糕。”

桂花,在我的手中不禁湿了,一阵风吹来,那朵桂花不见了踪影,可是,奶奶做的桂花糕让我永远铭记在心,奶奶对我的爱,我永远都忘不了,望着桂花远去的踪影,我……

重阳节的作文800字 篇8

九月初九是重阳佳节。相传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台、喝雄黄酒、插茱萸等各种习俗,更是孝敬老人的节日。我们一家人想了好久,要为爷爷奶奶准备点什么礼物?买贵重的礼品,他们会心疼钱;买点小物品呢,家里确实也不缺什么。我灵机一动,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烧饭给我们吃,今天就让我们为他们做一次大餐,让他们好好享受一番。

一到菜场营业时间,我就跟爸爸来到了热闹非凡的菜市场,可能是过节吧,采购的人特别多。菜场里的果蔬、水产、家禽应有尽有.各种蔬菜色彩鲜艳,表面还挂着水珠呢。鱼儿在浅水盆里使劲地想游出去,虾儿玩出一个个跳高动作,贝类则安静地在吐着泡泡玩…市场角落的家禽们也开起了合唱音乐会;商贩们高声的吆喝声和人们的还价声,这一切的一切夹杂在一起,透出生活的乐趣。

爷爷可挑食了,喜欢吃鱼、虾。今天是他的节日就不顺着他了,就买他最爱吃的黑鱼和大虾,再来六个大螃蟹。奶奶有糖尿病,要吃清淡的,苦瓜炒鸡蛋不错,还能治糖尿病,煲个鸽子汤也行。可不能忘了我们家的老祖宗---九十五岁的阿太,她已没有牙齿了,最爱吃南瓜了。再配些青菜、豆腐、小葱,满满一篮子,赶快回家,妈妈还在家等我们的丰收“果实”呢!

一到家,妈妈就把围裙、袖笼递上,我们三人穿戴整齐,并肩作战,开始厨艺大比拼。首先,妈妈将鸽子洗干净,放入各种香料、调料,一起入高压锅炖;接着爸爸下楼杀鱼,只见他一手按鱼,一手持刀,随着刀的层层推进,鱼鳞顺着刀背纷纷滑落,剖肚取出内脏,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利落流畅,收工。然后就是我出场了,我小心地将苦瓜对切开,用手指拨出苦瓜籽儿,过清水洗净,一刀刀小心翼翼将苦瓜渐渐变成了苦瓜丝,然后取了两个鸡蛋,敲开,打成蛋糊,和着苦瓜丝下起了锅。边翻炒,边冲关在厨房门外的奶奶做鬼脸,回头看我的炒菜,什么呀,有一半已散在了锅外……这时,妈妈拿了个大盘,笑着问我这个盘装我的炒蛋够大了吗!无奈,最终我被爸爸替换下场,由他主厨。不一会儿,菜已上了满满一大桌,有红有绿,有荦有素,各种营养齐全,阿太也开始“咪”她的烧酒了。

爷爷奶奶笑着逐个品尝,每个菜都说好吃,特别指出苦瓜炒鸡蛋虽量少了点,但味道是最好的!

看着阿太和爷爷奶奶的笑脸,我们都满意了,因为这就是我们要送的礼物;感受着我们的一片孝心,我想这也是他们最想收的礼物吧!大声地说声: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