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500字作文 > 【实用】乞丐作文500字3篇

【实用】乞丐作文500字3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76W 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乞丐作文500字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乞丐作文500字3篇

乞丐作文500字 篇1

我并不歧视乞丐的——他们同为人种,同有家室,不过贫穷了点罢。我歧视的,是那些游手好闲、败坏市容的寄生虫。

——题记

听说过泉州的西湖么?

听说过西湖的刺桐阁么?

它们是泉州的有一处新鲜景致,昨天我就到那逛了一逛——那儿的景色的确是给我带来了许多美的享受,但当日的阴沉天气却与美景显得很不协调——不仅是气候,还有一个人,扫光了我这次出游的雅兴。

爸爸一向是个好新鲜的人。前几天刚听说刺桐阁正式对外开放,便兴致勃勃地拉着我们前去参观,我们当然欣然应允。

驾车来到西湖,步行几分钟,便到了刺桐阁。我迫不及待地想攀上石阶,登上楼阁,却瞥见了一个乞丐——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好生可怜。我不由伸手摸了摸口袋——哎,还有那么枚小硬币在跳动着,用它救济这个可怜的人吧!我走上前,“哐铛”一声,硬币落入碗中。本以为他会连声感谢,不料,他却骂咧道:“妈的,才5角啊,穷光蛋一个!”说罢还“呸”了一口,我忙触了电似的躲开。此时我好生疑惑——为什么施舍给他钱他还出口伤人呢?

好一会后,终于观完刺桐阁。走下阁,又碰见了那个乞丐——这次他靠在栏杆上,似乎在干什么。尽管他用衣袖遮遮掩掩,但还是被我看见了——手中的,不正是一个手机么?我又留心一扫, 竟 发现他还有手表、皮鞋!

啊,原来他是有钱的!但为何他要扮作乞丐呢——哦,大概是为了不用费劲而得到钱财吧!但他怎么不为此感到有失尊严呢?我好迷惑……

——今天,他又骗得了多少钱呢?

乞丐作文500字 篇2

漫天的风沙,遮盖了天,淹没了地,留下的是深深的叹息和无奈。人们努力地建设这座岛屿,眼看美好的生活就要来了,可她始终不是上帝的宠儿——风沙一次又一次淹没了这里,乞丐村的悲剧使美梦一次次破裂。那碗里是沙,屋里是沙,屋外还是沙的生活让人无法忍受,饥饿的岛民背井离乡,讨生活。

木麻黄的崛起

后来,东山来了个叫谷文昌的人,他找到了一种树种可以挡风沙。东山人民用心去栽培它们,终于它们一棵棵拔地而起,用细而密的树叶挡住了那可怕的风沙。从此风沙不再肆虐了。这树就是木麻黄,是木麻黄拯救了东山,乞讨生活的人们回来了!

旅游 渔业

在东山人民努力的建设下,东山化腐朽为神奇,曾经的荒岛奇迹般的成为了旅游圣地。那一张张鱼网抛向大海,从此网箱养鱼成为了东上海面上的一道风景线。千古奇石风动石、神秘灵验关帝庙、幽林秀色东门屿还有名胜古迹九仙顶,风情万种渔家傲与海上动物园,这处处含情,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游客,好望角的东山一个又一个OK都说得没商量。

东山在腾飞

东山岛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又从幸福走向繁荣与文明。她仿佛是海浪中的一只小船,选择一个广阔的未来,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在万倾碧波的.大海中扯帆——乘风——破浪!

啊!东山在腾飞!

乞丐作文500字 篇3

去年暑假,我和表哥从博兴坐火车去济南的叔叔家做客。我们坐在七号车厢后排的87、88号座位上,这里临近六号车厢。上车不久,我看见从八号车厢走来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头发乱蓬蓬的,脸脏乎乎的,衣着破破烂烂,四十来岁的样子。

他走到车厢中央用洪亮的声音说:“各位父老乡亲,我从小死了爹娘,受尽了苦,本想老了享享清福,可谁想儿子得了重病,情况很不好,现在急需用钱……”他说着说着滴下了几滴眼泪。这时旁边有个身穿运动服的中年人大声喊起来:“大家帮帮忙,帮帮忙,帮帮他吧!”边说边掏出5元钱在空中晃了晃,然后放进乞丐的大瓷茶缸里。许多人显然被乞丐的话打动了,加上那人鼓动并带头捐钱,多的十元八元,少的三元五元地把钱放在乞丐的大瓷茶缸中。表哥也给了他三元钱。我衣兜里没装零钱,心里后悔着,盯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想着他的困难,默默地为他祝福。

收完了钱乞丐走到七号和六号车厢的交接处停下了,东张西望好像在等什么人。这时我看到刚才喊帮忙的那个人慢慢地走了过去。乞丐把盛钱的大瓷茶缸递给那个人,从内衣兜里掏出“泰山”牌香烟,先递给那个人一支给他点上,自己也叼了一支点上。啊,原来他们是一伙的!抽着烟,他们在一起嘀咕起来。一会儿,那个人蹲下把大瓷茶缸放在地上,乞丐也蹲下。那个人把钱整理成一叠,乞丐接过来用手指拈着一张张地数,边数边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数完了,乞丐把钱揣进内衣兜里,站起来。两个人一前一后地向六号车厢走去。这两个骗子演得多像!幸亏我没有钱才没有上他们的当。

人应该靠诚实劳动生活,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尊严去祈求别人的施舍。年轻力壮两个人,为什么要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