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基础知识 > 说课稿 >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52W 次

第一部分 说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一)首先让我们了解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1)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2)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盐的特点;初步学会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②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能在思考分析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和快乐.

②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2)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第二部分 说学情

我们了解一下学生情况

知识方面:已掌握了醋酸、水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但还没有涉及盐溶液的酸碱性。

能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但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部分 说教法学法

(1) 教法指导这节课,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实验探究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学法指导

(1)运用所学理论指导盐类水解的学习。

(2)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归类求同,对比求异的学习方法。

(4)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 实验引入 演示实验:明矾净水 实验现象:浑浊的水加入明矾后立即变澄清

明矾为什么可以净水?学了盐类的水解后就能解决该问题

【板书】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生成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

(二) 提出问题: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什么性呢?

(三) 实验探究:用PH试纸检验NaCl、NaHCO3、NH4Cl、 CH3COONa、AlCl3 溶液的酸碱性。

1.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2.将Na2CO3换成NaHCO3

2.在教材表格的基础上增加了盐溶液pH值一项。

(四) 理论研究

第一小组:理论研究强酸弱碱盐NH4Cl溶液为什么显酸性?

第二小组:理论研究强碱弱酸盐CH3COONa为什么显碱性?

第三小组:理论研究强酸强碱盐NaCl为什么显中性?

思考交流问题如下:

1.写出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3.盐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4.溶液中什么离子会结合成弱电解质?

5.生成的弱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6.此时, c(H+) 和c(OH-) 大小关系如何?

7.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