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范文 > 实用范本 > 论文 > 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语用能力培养的英语论文

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语用能力培养的英语论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41W 次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功能意念;语用能力;口语教学

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语用能力培养的英语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奥斯汀和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交际功能与大学英语语用能力以及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语言信息和功能为出发点,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交际语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外贸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参与国际交际的工具,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然而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结果养成学生打勾画线、猜答案的思维习惯,极不利于培养真实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被社会上贬称为“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根据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能力及写作能力则更为不满。例如,他们认为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由于受应试、高校扩招、课时有限、师资不足、班级规模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有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更是教学改革的弱项。笔者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借鉴言语行为理论,就大学英语口语交际、功能意念与语用能力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培养学生在真实交际情景和语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功能意念与语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为此,该《大纲》中的功能意念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列出了学生在该阶段英语学习中应掌握的功能意念项目,如寒暄、态度等,共计10大项,118分项。与该《大纲》同时颁布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大纲》也以“语言功能”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已明确列出的语言功能和意念,参与不同形式的口头交际。而自1999年5月起开始实施的全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设计原则也阐明:口语考试应着眼在意义的表达,而不可能由语言形式来影响,例如不可能在口语考试中规定使用虚拟语气、不定式等等。交际情景决定所要表达的意思,确定表达意思所需要的语言形式。对各种语言行为的概括是语言功能,例如请求、道歉、抱怨、提议、问候等等。语言功能不能单靠语法结构来确定,因此,话题的选择应能充分覆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种交际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的功能意念表以及《口试大纲》中提出的“语言功能”都与Austin和Searle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关系甚为密切。这一理论把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的本质结合起来,强调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和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function)。所谓“功能”,就是使用语言做特定的事情。所谓“意念”,就是使用语言表达客观事物,也即用言语传输信息。言语既可以用来说明意见事情,也体现一定的交际意图和社会功能。语言的功能可以通过语调、词汇、句子结构等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需要两种规则的转化,一个是语言规则的转化,一个是文化规则的转化。前者的转化相对容易些,而后者则要复杂得多。提出的交际理论认为,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宜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其所论交际能力的第一部分相当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后三部分则通常被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

对语用能力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Leech认为,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谴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而社交语用能力则是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何自然先生(1997)则把“语用能力”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Bachman认为语用能力由“施为能力”(illocutionarycompetence)和“社交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组成。施为能力指的是了解交际行为并懂得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则是根据语境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要真正理解并掌握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语言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

由此可见,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完成《大纲》所规定功能意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但能正确地掌握语言,而且能得体、适切地使用语言,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中叶,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in)针对当时盛行的逻辑实证注意语言理论所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而且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speechacts)。此后,美国哲学家舍尔(le)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学说,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的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并探讨了言外示力逻辑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等更为复杂的言语行为问题。

奥斯汀认为,英语句子大致分为两种:叙述句(述谓句)(constatives)和行为句(施事句或实践句)(performatives)。前者指一种陈述,可能是报导一个信息,叙述一个事件,记录一种状态等,这些句子有真伪之分。如:NanjingisinJiangsuprovince.(南京位于江苏省。)而与之对立的行为句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它是指在说话行为的实践中,在实施一个动词的同时,恰好实现了该动词所表达的动作,如:Ipromisetogotomorrow.(我保证明天走。)Iwamyounottobesorodenexttime.(我警告你下次不得这么粗鲁。)在上述两句中,说话者在说话的同时,就分别实施了“保证”、“警告”的行为。奥斯汀把行为句分为显性行为句(explicitperformatives)和隐性行为句(implicitperformatives)。显性行为句中往往包含一个行为动词,而且主语常常是第一人称单数,动词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而隐性行为句中没有一个表示要实施的言语行为的动词。其对比如下:

显:Itellyouthattheboyisintheclassroom.

隐:The断isintheclassroom.

显:Iaskwhetherallthestudents,presenthere.

隐:Areallthestudentspresenthere?

显:Iorderyoutotaroo}theTV.

隐:TumoiI’theTV!

由此可见,讲一句话就是执行某种言语行为,如陈述,询问,命令等。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就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表述性言语行为(locutionaryact),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成事性言语行为(perlocutionaryact)

表述性言语行为(信息行为)是言语的字面含义,施为性言语行为(言外之意)是说话人的交际倾向(communicativeintention),而成事性言语行为(语后行为)则是对前两种行为的接受或否决。言语行为的侧重点是施为性言语行为(语力)。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语言功能。如:TurndowntheTV!It’stoonoisy!都是请求将电视机音量调低的含义。如果听话人只把“太吵了!”当作一种描述,那么交际就失败了。

而舍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s)这一特殊的言外示力类型,进一步阐明了语句意义与言外之意之间的关系。语句意义最简单的情况是:言者语句的言外之意与该语句字面意义完全吻合,但也有较复杂的情况:言者的言外之意与语句的字面意义不相吻合。如:Couldyoupassmethedictionary’?(你能把字典递给我吗约这个句子看起来是询问听者是否具有递字典的能力,但其实是用来表达一种请求。因此,说话人和听者常常需共有背景信息(backgroundinformation),或彼此有推断能力(powerofinference),听者才能明白说话人的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注重“根据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交际行为中的关系来分析话语的作用”。言语行为以交际双方互动为基础,在语言因素和超语言因素的共同参与下,伴随着积极的角色转换,完成信息建构和信息传递的全过程。目前,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是语言学的热点课题,关注的焦点是:言语行为的结构,即言语行为的组成,包括交流者、交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交流者不同的社会地位对于构成语句的影响;言语行为的条件,即语句的背景信息,包括交流双方共同拥有的知识总和、心理特征以及由言语行为条件引发的前提或预设;言语行为的过程,即言语行为的发展机制;言语行为的目的,即言语行为的实际效果以及言语行为的类型等等。 虽然奥斯汀和舍尔等人的研究是纯理论的研究,即对人类语言中所有可能的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分析,但是,他们的研究为具体语言的言语行为的分析,特别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启示。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的功能意念大纲“打破了把语言只看成是语言形式,语言教学只是教授一系列语法规则这一传统观念,主张使学习者从一开始就能在真实的交际中使用语言,它所强调的是语境中的语言意义和社会交际中的适宜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话语的字面含义,还必须使学生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从而充分掌握《大纲》中功能意念的学习。

三、创造真实交际语境,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可以粗略地定义为通过语言交换信息,语言交际一定发生在人和人之间,因此涉及参与交际者、交际目的、情景、场合、相互关系等等,语言交际的这种交互性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真实交际过程中的对话与我们在课本上常见的会话不同,前者虽不象后者那么有条理,那么连贯,但不同的言语行为却表达得很清楚,因此听起来更自然。而一般书本上的会话内容,有所问必有所答,人工痕迹过重,虽强调语言的功能,却忽视了同样的言外之意,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征询意见虽常用Shallwe..’?Willyou..’?Doyoumind...’?Let’s.…等句型,但这些并不是固定的模式。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的这些本质特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语境(context),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situation)。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语用语言意识和社交语用意识,以避免这两方面的语用失误。英语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有以下几种情况: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错误地将母语和英语的词义等同;只了解字面意义,不清楚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的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等等。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指的是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而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引导学生把外语当作一种语言知识体系来研究。但语法知识的掌握,并不能自动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法演示—操练—运用,忽视了“说”(口语能力)这一语言产出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思路虽然在学习某个新知识点时很有效,但缺乏真实的交际需要,学生为练习而练习,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足够的训练,时间一长,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笔者试图以信息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语言形式为出发点设计口语课堂教学。对语言形式的控制主要通过功能意念来体现。由于教学大纲中列举的交际功能是通过需要分析(needsanalysis)确定的,在设计交际情景时应尽量体现这些功能意念。以交际功能“道歉”为例,常用来表达道歉的方式有:seme,.…等。但实际交际过程中,有关“道歉”的表达方式远不止这些。为了营造真实的交际语境,首先应该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有关道歉的视听材料,熟悉真实的交际情景,了解多种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同语句中的言外之意。体会真实交际过程中,会话往往很破碎,甚至不成语句,而且越是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对话越随便,但交际照常进行。这是因为言者和听者双方共有背景信息,有推断力,能够理解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句的真实含义。一般来说对对方了解越深,会话中的缩略形式、理语、玩笑、巧妙的暗示等等就越多。例如:It’srainingnow.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交际行为:(1)陈述一个事实(下雨了);(2)表达一个请求(能否关窗);(3)提出一个建议(在屋里呆着);(4)发出一个警告(外面冷,小L,"着凉);(5)表示一种埋怨(早知带把雨伞);(6)表达一种喜悦(久旱无雨,终于下雨了)(7)表示一种沮丧(郊游计划泡汤了);等等。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设计一些他们熟悉的场景,要求他们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运用不同的句子对“建议”这一交际功能进行交流。如:(1)Isuggestthatwestartatten.(2)Supposeyoutryagain.(3)Youmightlikethetaste.(4)Whynottrythisone?(5)Wemayaswellwalkhome.(6)Let’shavearest.(7)Howaboutacupoftea?(8)Iwonderifyouwouldmindmysmokinghere.…以上练习旨在使学生明白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其克服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的倾向,减少在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由于交流内容所涉及的话题(topics)是学生熟悉又有话可说的,在说话的时候有一定的角色和对象,而且他们也掌握了表达同一语言功能的多种方法。能够将社交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在语言形式、语用功能、社交环境和文化意义之间找到联系,获得发展自身语用能力所需的相关信息,提高语用意识。因此,这样的交际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不会因为不知所措,词不达意,而使交际失败。

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了语言在运用中的交际功能和言语力量,较好地弥补了描写语言学重视语言结构、忽视语言交际功能的不足,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信息和功能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自如使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