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范文 > 实用范本 > 论文 >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35W 次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了水资源危机状况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探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

正文: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且属于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重复计算水量为7279亿m3。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我国水资源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350~750立方米之间,松辽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0 立方米,这些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将长期存在。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

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例如黄河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年)的枯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少24%;也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年)的丰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19%。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我国降雨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长江以南地区河流汛期(4-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左右,华北地区的部分河流汛期(6-9月)可达8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雨热同期优势,农作物可以尽量利用天然降水,为提高农业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时程分布差异大

我国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所以水资源在时序分配上与降水量密切相关。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都很大,而且干旱地区一般大于湿润地区。我国南部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部地区一般是3~6倍;多数地区雨季是4个月左右,南方有的地区长达6~7个月,北方干旱地区仅为2~3个月;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华北平原和辽宁沿海地区可达80%以上。所以,在我国水资源总量中,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汛期虽水多而往往不能加以利用,冬春季节又不能满足用水要求。采取工程措施使部分洪水转化为可用的水资源,是减轻洪、涝、旱灾害并缓解水资源在地区上和时间上分布不平衡的有效办法。

4、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他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根据1993年资料统计,北方五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和内陆河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5.3%,GDP占全国的45.2%,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南方四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片)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全国的34.7%,GDP占全国的`54.8%,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81%。北方五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四片人均占有量的1/3。

二、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两个大问题是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总体来说就是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1、水资源浪费。

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只是水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工业用水量的大量增长,农业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多,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江、河、湖、泊的水质发生了改变,乃至造成水质污染,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报道的永定河的污染、太湖的屡遭、沿海的赤潮就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自然给人类的警告。水资源水环境污染应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水资源环境的研究十分必要。

2、水体污染问题。

水资源的污染更是惊人。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吨,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重;四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重。去年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2000年污水排放总量620亿吨,约8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体,97%的城市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全国已出现地下水超采区164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并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3、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我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上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受旱面积2667万公顷,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口和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我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在全国663个建制市中,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约100亿立方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亿元。

4、用水效率不高

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早在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

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亿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

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

5、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

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缺水对生态环境己造成了影响。目前黄河断流日益严重,却每年调出90亿立方米水量接济淮河与海河,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区域间的水资源的调配要依靠包括调水工程在内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6、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去工业的布局,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少耗水大的工业却布置在缺水地区;耗水大的水稻却在缺水地区盲目发展,人为加剧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矛盾。

综合上述,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集中,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主要途径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为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实行永续利用的原则。其基本思路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注意因开发所致的不利于环境的副作用和预期取得的社会效益相平衡。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为保持这种平衡就应遵守供饮用的水源和土地生产力得到保护的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受干扰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原则,对可更新的淡水资源不可过量开发使用和污染的原则。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中,绝对不能损害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系统,必须保证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供应所需的水资源,满足各行各业用水要求并持续供水。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

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现在科学界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科技创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净化处理进行更大范围的普及,同时兼顾自然规律,保证不会影响到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要动态监控各个水源地的情况,还要详细调查清楚缺水原因,并采取适合妥当的方法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水网络,健全水法规,完备水指标,实时报告水信息。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的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83

[2]佘正荣.生态智慧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32

[3]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121

[4][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96

[5][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6]西尔多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13

[7]周玉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D].武汉:武汉大学,2003

[8]张坤民.21世纪中国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环境保护,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