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范文 > 实用范本 > 论文 > 论对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的策略探讨论文

论对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的策略探讨论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68W 次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务管理;教务知识;高校

论对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的策略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教务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持和保障,通过知识管理融入高校教务管理,可以挖掘和利用系统内部的知识,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针对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的相应策略。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枢纽,它服务于教学,是全面组织和协调教学运行的中心。近年来,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逐步提高,高校对教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务工作者如何通过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协助其将本身所拥有的知识与他人交流、分享,并使得同系统内的成员能够持续的消化吸收、快速成长,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务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

1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不同于一般商品,它不会因为被分享而失去价值,反而能借助于分享增加自身的价值。随着持续的创新和能够提供创新的知识日渐成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的资源,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ArthurAndersen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公式:KM=(P+K)S清楚的表达了这一涵义(其中,KM表示知识管理,P是指拥有知识的组织成员,K则表示知识,P和K之间的“+”号表示信息技术的运用,指数s表示分享的次数)。

比尔·盖茨曾指出:“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信息流,目的是要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可见,知识管理所代表的内涵是:收集在组织中的各种资料,通过信息技术将资料整理、分析成有用的信息及经验,让需要的人可以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在前人诸多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实践知识管理的具体模式——三阶段八步骤。

首先,需要定义出何种知识对组织有用,依据组织的政策与目标,恰当定义组织需要的各种可用知识,这是组织管理者要推动知识管理流程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组织知识的获取,分成两步骤。就实践而言,组织先要获取组织内部的知识——员工的个人经验或部门之间的会议记录、档案文件等——都是组织取得知识的重要资源,再借助于专家系统、购买或联盟等方式获取其他组织的知识。

第二阶段,组织知识的整合,包括知识的组织、整理与储存三个步骤。只有在组织对有用的知识进行组织、整理、储存,才能将这些条理分明的知识进行扩散、转移,并有效地应用以达成组织目标。比尔·盖茨曾明确地指出:“你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输赢。”可见,在组织管理系统中,必须将知识转换成为一种易懂、可利用的文字、图形等。

第三阶段,包括组织知识的转移与分享两个步骤。组织成员创造、分享并使用知识,才能实践知识的价值。知识的转移包括了扩散与吸收两个部分,其重点在于找出有效策略,鼓励员工彼此交流与倾听。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在知识能够满足期望,产生知识增值的效果时,知识分享才会发生。Nonaka和Takeuchi提出了知识转移SECI模式:社会化(So—e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结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hzation)。

2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持续更新,高校教务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新的挑战。就目前高校的情况看,教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务管理工作比较分散,形成了界限明显的部门化、层级化工作平台,大量有用知识被分置于各个部门,处于无控制的分散状态。现行的教务管理流程的设计大多依据职能分工与层级节制的原则,将组织的任务和职能进行空间分解。任何一个部门及其工作岗位上的人员都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务流程的全部知识。

(2)教务管理过分关注专业分工和节制,导致教务管理部门横向协调比较困难。当教务管理部门分工不断增加,工作流程日益复杂,组织规模越来越膨胀,需要处理的信息日益增多时,教务管理部门内部协调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维系教务工作运行所耗费的成本也日益提高。而且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信息趋利选择和信息失真现象。

(3)部分高校领导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务管理的投入不足。由于投入不足导致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在具体操作上,更多地强调规范性操作,只满足领导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检查什么就做什么,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以手工或半手工的形式组织和统计大量的教学信息和教学事务,也严重影响了教务管理效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由于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各项环节,日常事务繁琐但很重要,且易出现教学事故,需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部分高校管理部门对教务部门重视不足,缺少针对性的培训,致使教务管理人员学历不高,管理水平偏低。同时,缺少合理的待遇和激励措施,影响了教务管理队伍的稳定,造成教务人员的流失比较严重。 (5)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程度不高。根据部分高校在教务管理系统的实践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功能模块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大、规章管理制度不配套等问题。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切实提高教务工作效率,提升教务管理质量,教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将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的实践中,可以促进系统内成员将其拥有的知识,经过整合、传递、分享,以使得高校教务管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3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的对应策略

知识管理强调“知识增值链”,人力资源可以说是这增值链中的一大关键资源。高校教务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及其拥有的知识,是高校中宝贵的财富。高校必须正视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发展出一套可用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对应策略与系统模式,使之发挥知识的力量。

(1)规划知识管理基础架构。首先,将高校教务管理组织中的角色与知识管理的分工加以对应,目的.是建立知识搜寻、筛选与归纳整理等制度,以协助教务管理人员获取信息和经验,强化组织内部知识分享。比如,可由教务主任担任负责协调校内所有教务知识的CKO(chiefknowledgeofficer)。领导所有知识领导者。由各科室主管担任知识分析家,负责收集、组织与传播知识,并成为提供工作所需知识的领导者。由教学秘书担任知识管理者,负责协调部门内成员的工作,使知识能共同分享。这样就可以在原有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部门间知识的转移与分享。其次,界定教务管理组织中的有用知识。有用的教务知识应该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教务知识应该包括以下几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文件、学校教育目标与价值的知识、教学管理专业知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与教学相关的社会知识、有关学生及学生特性的知识、组织成员工作学习的经验与感受、教务组织特色文化等方面。

(2)教务知识获取策略。首先,整理教务组织内外的有形知识,如会议记录、公文、档案资料等。其次,通过彼此交谈或记录个人工作经验等方式,可以发现经过长时间积累与内化的无形知识。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作扩大化、丰富化和轮换制度,以营造新的学习环境,让成员尝试新的工作经验,以扩充新的知识领域。也可以通过网络BBS、研讨会、小组讨论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教务人员开展学习,使每一个教务管理人员都可以在平台上将自身的学习、工作感受、经验等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出来。

(3)教务知识的整合策略。目前,互联网络及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的知识储存上提供了较大的贡献,各个高校建设了自有的网站,网络技术在行政与教学的运用也是日益普遍。

通过校内Intranet建立资料库或教学管理平台,就可以利用各项多媒体技术,将知识分类、转化,使之易于存取、传输。

(4)教务知识的转移与分享策略。隐性的教务知识存在于教务人员身上或教务组织内部,与个别情境经验有关,是主观独特且难以具体化。依据知识转移SECI模式,教务组织可以着重培养教务人员的四种能力(形成专业知识共识的能力、鼓励专业知识创新的能力、发展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力和发挥专业知识整合的能力),来促进教务知识的创造与转换。从实践上说,可以通过搭建教务人员交流平台,将个体教务知识公开分享,以形成团体共识,从而将个体的隐性知识外化而成显性知识,供教务管理组织其他个体享用。还可以将教务组织内众多的显性教务知识加以组合,形成有系统的教务管理知识体系,最终达到个体在习得他人显性知识的同时将其转化为自身隐性知识,达到提高其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目的。

从个人层面,提升教务人员运用信息和传递技术的能力。教务人员可以尝试着通过阅读与收集简报、杂志文章等方式来创造知识,再通过资料库的建立来积累知识,并经由个人的无私传递,进行知识分享。从组织层面,可以成立知识管理专职单位,建构增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间互动的程序和机制,促进教务专业知识的螺旋型成长。

4结束语

高校教务领域知识管理的途径、设计与规划,最后必然是要借助科技将有形的知识资源,加以整理、储存、管理,作用于无形的人力资源上,进而提高高校教学水平。面对知识管理在各个组织发展中的应用以及所起的作用,教务管理者应积极思考和探索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模式与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