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范文 > 实用范本 > 论文 >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略论文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略论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74W 次

[摘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水平将对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概念,聚焦于教师个体,探讨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类型与构建方式,尝试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可以了解不同知识地图的特点,根据个人需要和知识存在状态,构建有效知识地图,以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略论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地图;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

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深入,知识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最为活跃与核心的要素。信息革命带来的“第三次浪潮”,激发了知识呈几何式增长的无穷动力。网络更是延伸了人类的视听知觉,使瞬息万变的知识快速呈现。知识扩张对人类有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庞杂的知识内容、多样的传达手段、加快的更新速度,个人对于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的掌握力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基于上述社会现实发展起来的。工商管理界首先提出“组织知识管理”等概念,目的在于协助组织通过对知识要素的知觉与制度化管理,不断自我改造、持续精进,进而提升组织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强化生产的质与量及组织竞争力,达到创造企业本身价值的目的。然而,学校组织中的教师个人知识及其管理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探讨必须仰赖于对教育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本身的深入研究。

教师个人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多的还包括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个人化体验。研究者指出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实践性、缄默性、情境性等特征[1],并且注意到,教师个人知识的双P特性,即教师个人知识既具教师职业(profession)特色,又具教师个人(person)色彩。台湾学者陈美玉认为教师知识是经验系统化后的形式,并于2002年首先使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teacher’sknowledgemanagement)这一术语[2]。确实,随着教师生涯的不断延展,教师的个人知识也会不断地增加。这些知识如果不经过管理,那只能是零散性、分子式且不稳定的。一部分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淡忘;一部分可能会积压在“知识仓库”中的某个角落,而遍寻无踪;另一部分可能被放置在错误的地方,当使用时才发现不是原本需要的。而知识地图的构建及其管理,则不失为一种切实的方法与策略,能帮助教师有效吸取、组织、运用、更新与激活知识,促进教师教学实践品质的提高。

二、“知识地图”及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构建

知识地图主要的功能并不在于罗列知识的内容,而是指出知识的所在位置或来源,展示人员、程序、内容以及其间的关系[3]。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高效高质地检索知识,促使组织效率的提高。简单地说,知识地图是个人知识的导航图,通过知识地图,我们可以在我们需要知识的时候,及时、有效、准确地找到我们期望得到的知识。

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的概念最早由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布鲁克斯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通过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获取途径,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管理工具[4]。由于人际互动在企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知识地图突破了情报学视野中仅仅是已经获取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可视化描述,它更可以使不同背景的知识寻求者在不同的详细程度上学习知识[5],并同其他人进行交流。

知识地图的构建是一个连接信息或者知识的过程,是使知识“地址化”的过程。GartnerGroup曾提出四阶段的知识地图构建模式,按建构顺序分别为:知识审查(KnowledgeAudit)、知识制图(KnowledgeMapping)、知识索引(IndexingKnowledgeAssets)、知识轮廓与个人化(KnowledgeProfilingandPersonalization),接着再进入下一个知识审查阶段,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6]。根据GartnerGroup的构建阶段,我们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构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

1.知识筛选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我们看到,无论研究者们如何对教师知识进行划分,大都包含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等方面。教师个人的知识存在状态是不同的,同时,教师个人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个人差异性。对于知识地图的构建,每个教师都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个人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进行选择,以实现原有知识的补充、调整和更新。教师以自己的行为目标和已有的个人知识作为筛选过程中的过滤器,进行目的性、选择性的知识搜集。

2.知识备注

知识备注是教师个人对筛选后知识的解释性说明,包括知识的应用方向、使用注意、利用频率等因素。这是教师对知识的外在形容,为教师个人知识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3.知识定位

这是知识地图构建的重要阶段。知识定位是教师根据知识的概念、内容、应用方向等因素,对知识进行“地址化”,从而实现知识地图的导航功能。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不同,也使教师在知识定位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教师已构建的知识结构和习惯性学习思维对知识定位具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知识内容,在不同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中也会处于不同“地址”,并具有不同的知识周遭关系。

4.知识嵌入

知识嵌入是教师对个人知识相互关系的协调性解释。如同社区中的新邻居一般,新知识作为异质因素进入原有的知识环境,不免会出现相异的情况,乃至冲突,并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相异到相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与周围知识“邻居”的`关系,教师个人知识就会自相矛盾、前后不一,并导致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混乱和迷惘。教师对于知识相互关系的解释并非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是从知识的实践价值、概念性联系、操作性联系等多个纬度进行考虑,并促使知识地图其间的连结与关系发生变化。

5.知识引擎

知识引擎是个人知识地图的连接主线,它使知识地图更为脉络分明。知识引擎构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知识获取的效率和质量。引擎可以以关键字等知识的不同特征为路径,从而方便教师个人对知识的提取。其连接的因素不仅包括文件资料等物化因素,还包括富有经验和个人智慧的人的因素。

6.知识更新

教师个人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师经验的增加和个人知识的成长而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也是动态的,经常会改变和调整。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教师不断解释知识地图间新旧知识的关系时,往往会产生教师个人化的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的教师个人知识,更新教师个人知识地图。

三、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几种类型

GartnerGroup将知识地图划分为三种类型,概念性知识地图(ConceptualK-map)、流程知识地图(ProcessK-map)、能力知识地图(CompetencyK-map)[7]。应该看到,知识地图的分类只是不同主体对于不同范围内的知识地图构建的不同策略,不同的知识地图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教师个人知识的不同指向,我们将教师个人知识地图分为概念型、目的型、溯源型。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可以了解不同知识地图的不同功能以及优缺点,根据个人需要和知识存在状态,采取多种方式,构建一种知识地图或多种知识地图,以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

1.概念型

这一类型的知识地图指向知识内容本身的概念,根据概念的主题、范围、涵义呈现知识。主要体现出知识在逻辑框架上的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一类型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使用最为普遍。它主要强调了知识在逻辑关系上的相互关系,使知识地图在内容上区域分明。如一个小学的语文教师的知识地图,其第一层级包括小学作文、阅读与语文基础知识的相关教学知识。第一层级之下,作文(教学知识)又细分为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与应用文等相关教学知识,阅读(教学知识)则细分为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等教学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知识)则细分为字词句等教学知识。第二层级之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第三层级的知识,构成一个以学科概念为中心的知识地图与知识网络。

2.目的型

教师按照知识的实践指向构建的个人知识地图称为目的型知识地图。这一类知识地图对教师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并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多次重复,而逐渐稳定。但由于实现一个目的往往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而使这种类型知识地图呈现为焦点式、扩散式。且不同目的的知识之间往往会交叉、重叠,较为复杂,在实际运用中会容易遗漏某些知识的提取。

3.溯源型

指向于知识来源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类型为溯源型。教师通过这一类知识地图,能找到合适的知识源[8],包括文件、资料等显性知识,和教师团队中教师的缄默知识。这一知识地图类型使教师不断根据个人需要而有意识地不断更新知识地图。

网络世界的蔓延和科技的发展,使教师拥有了更多个人知识地图的存在平台。传统笔记、文档,网络时代的个人Blog,Bbs讨论区、个人知识管理软件都是个人知识地图构建后主要的外显途径。结合不同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个人认知习惯和操作习惯的不同特点,同时构建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地图,促进知识的有效利用。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教师知识地图,可以同时为一位老师所拥有,为其在执行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某一任务的不同阶段所使用。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拥有哪一类型知识地图的构建能力,这种能力是否可以习得,是否可以通过交流与培训来及早地获得、养成,还有待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四、管理的视角:个人的知识地图与组织知识地图的关系

从知识地图产生到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使用,以及部分学者关注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者和使用者应都是从组织这一主体出发,将知识地图视为组织的专利,为组织间的知识流通服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但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地图也可以完全为个人所用,并为个人提供一种知识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关于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与作为组织机构的学校的知识地图关系,我们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地图和学校知识地图,都是知识地图在学校中的具体构建应用形式。前者主要是指基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而后者则基于学校整个组织的知识管理。具体如图2所示。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构建基点为教师个人,其价值取向以教师个人需要和专业发展为出发点。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构成不同,其知识地图的构建也各不相同。学校组织知识地图作为组织的知识管理形式,其价值取向为最大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地图的构成上要尽可能满足学校成员对于知识的┬枰。

学校组织知识地图来源于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但并不等同于所有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叠加和拼接,而是根据学校的组织目标,进行系统整理、协调构建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在构成学校知识地图的同时,也依然保留了其个人化的部分,并通过学校组织的知识地图来充实和补充其个人的知识地图,促进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师个人知识的导航、搜集、分类、联系、更新以及系统化,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人知识的扩展和深入。而学校知识地图则明晰组织内部知识的来源与流通途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促使沉积在文件中和学校成员中的缄默和显性知识,在学校知识场域中可有效获得,并不断更新和调整。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与作为组织机构的学校的知识地图之关系,其现实意义在于揭示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边界及其专业发展的环境,了解作为个体的教师与作为组织成员的教师之间可能存在的知识冲突,最终目的在于把组织效率与个人发展有机地融合,这也是教育管理的要义所在。但我们从知识管理层面所进行的讨论还是粗浅的,更为扎实的经验研究急需在已有的讨论框架基础上展开。

[参考文献]

[1][加]F迈克尔康纳利,[加]D琼柯兰迪宁,等.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5-16.

[2]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3.

[3]吴岩,谭玉红.学校管理中的“知识地图”[J].教学与管理,2004,(12):3.

[4]III.KnowledgeMapping:gettingstartedwithKnow1edgeManagement[J].InformationSystemManagement,1999,16,(4):1-8.

[5]乐飞红,陈锐.企业知识管理实现流程中知识地图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0,(3):15-17.

[6]nato,onger,AretheStepsNeededtoCreateaKnowledgeMap?GartnerGroupResearchNote,1999,(7):26.

[7]n,well.KnowledgeMapping:FiveKeydimensionstoConsider[J].GartnerGroupResearchNote,2000,(6):20.

[8]WooJH,eta1.DynamicKnowledgeMap:ReusingExperts’TacitKnowledgeintheAECIndustry[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04,(13):20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