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2W 次

松下幸之助说:我从小就崇拜德川家康,他激发我的灵感和斗志。因此,我要求我的干部必须熟读《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读后感

怀着好奇,我走进了日本战国时代,走进了德川家康的世界。作为我们的一个六岁就被敌人作为人质的主人公,我深深的怀疑他如何能在充斥着诡诈,斗争的混乱时代,扫平群雄,开创历时260余年的长期政权。而渊博的作者用了一千余万日字,阐述了德川家康成功的关键,忍耐。

忍耐不是懦弱,跟不是屈服。只有巨人才知道什么是忍耐,就像勾践战败后,甘愿做敌人的奴隶,韩信被迫从裤裆下穿过,却毅然接受。这种忍耐,如果不够坚强,就绝对无法忍受。

当今川义元作为人质的十多年里,在被盟主织田信长要求杀妻的时候。他并没有采取宁为玉碎的鲁莽行为,因为他知道他的弱小,所以忍耐,忍耐到足够强大为止。

曾有人问德川: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

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辈出,包括丰臣秀吉在内,也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奥秘。作者在德川家康精神深处,提炼出这个奥秘,指出它就是由弱转强的'基因,是二战后的日本人终于在废墟中站起。

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都记得“让徐州”一幕,刘备是徐州州长,当吕布狼狈前来投奔时,刘备把他安置在小沛,而在不久一次对外战争中,吕布趁虚占领徐州,刘备亦被敌人击败。当任何人的反应都会是从此与吕布不共戴天时,刘备却不然,反向吕布投降。而这看似蒙羞的决策,却需要无比的智慧。桶狭之役后,德川家康不但不为盟主今川义元复仇,反而与敌人缔约,与刘备一样,都出人意料,忍人所不忍。终于才能艰苦的达到既定目标。

二战后,日本人对美国人过度的恭敬卑屈,曾使人警觉到不是一个祥瑞兆头。忍人所不能忍的民族,一定复兴;不是只会高叫激情口号,自陷灾难的民族所能比的。

知己知彼,百战必胜,是中国传统战争观念;但如果仅仅只是从欣赏的角度,去接触日本民族,接触德川家康,也将有无限收获,使我们的生命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