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文学库 > 实用文范文档 > 《谈读书》培根

《谈读书》培根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1.86W 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读书》培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读书》培根

《谈读书》培根

记得,我初次读到它,还是在上学的时候。那时候的我懵懵懂懂,只觉得文章读起来文辞华美,语言典雅。如今再读,我才发现,原来这篇文章几乎已经将读书的道理讲尽了,讲透了。

这篇文章主要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关于读书的一些主张。读书的目的与作用,尽人皆知,所以这里我就不再多写了,重点写一写读书方法上我们容易犯的错误,也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个人感受。

01读死书,全凭条文断事

读死书,也就是尽信书,将书本上的内容奉为圭臬,一切都要按照书上的条文去执行。成语故事“郑人买履”“纸上谈兵”讽刺的就是这一类的人。

书本上虽然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承载了人类的传承,但书本到底还是一时之人所作,受当时的时代限制,或个人情感倾向,知识构成的影响,难免有不尽不实之处。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必须常存怀疑的精神,要带着自己的脑子去读书。这样才能真正读有所得,而不是变成书本的复读机,古人的传声器。

02只顾摘抄好词好句

很多学生朋友读书的时候容易犯这个毛病,以为把书中的优美词语,好词好句摘抄出来,写作文的时候用起来,一篇好文章自然就有了。

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一种看法。我们读书,读的是古人的思想,只顾摘抄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收获的只是书里面最细枝末节的内容,而对于书中真正的精华反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我们读书应该注重掌握整体脉络,观其主旨,这样才能真正学到前人思想上的精髓,这样才能得到思想境界上的提升。

03与作者抬杠,存心诘难

尽信书不如无书,但一味为怀疑而怀疑也不应该,这样读书反而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这种人本身读书的目的就不单纯,他不是为学习,为扩充自己的见闻而读书。他读书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人每每找出一处书中的错漏便沾沾自喜,好像自己有多高明,多聪慧一般。

这样的读书方式也是不可取的。这样读书不如不读,不仅得不到任何的进益,反而滋养了个人的骄矜傲慢之气。

04过度依赖他人解读

我们每个人的接受能力,都是随着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而不断成长的。读书不能着急,有些书一时读不懂,过段时间就读懂了。

如果有些书读起来确实困难,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水平,比如阅读古籍,或是外文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借助一些他人的译作或是解读参考类的书籍。

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他人解读,甚至为了省事,贪图方便,只读他人解读。

读书就如同吃饭一般,我们自己品味才能读出不同感受,个人滋味。他人解读的作品,就好像咀嚼过的饭菜,虽然成分类似,滋味却全然不同了。

在他人解读作品的时候,多少会带有自己的一些主观思想,甚至会对原书内容适当删减,简化,这无形之中也造成了一部分内容的损失。

一些内容,在他人看来可有可无,对你来说却可能是深有感触的。

所以,适当参考他人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内容,克服阅读困难,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在我们能力水平具备的时候,还是应该自己读一读原著的好。

05不分好坏,一味苦读

人分三六九等,书也有上下之别,好坏之分。

不是印刷出来的读物就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我们阅读。

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筛选,分类对待。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也就是说有些书只要阅读书中对我们有用的部分内容就可以了,有些书我们只要大略了解整体全貌,知道个梗概就可以了,只有极少数的书籍是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的心神与时间全读,精读,细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