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文学天地 > 散文 > 骆驼山追忆优美散文

骆驼山追忆优美散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28W 次

我又来到了骆驼山。

骆驼山追忆优美散文

故里的骆驼山并不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大山,它是一座像老和尚头顶似的那么光亮,就连一粒碎石子儿都见不到的高高的椭圆型的白沙坨子。连绵起伏的沙丘犹如群驼之峰,耸峙于四周。油蒿、刺沙蓬等各种野生植物覆盖着东西走向的山梁;缓坡地带早已长满生命力极强的黄柳或小叶锦鸡儿。在沙梁与草甸子交结处,红花绿草,相映成趣。从哪个方面欣赏,你都会觉得它俨然是匹昂首望天、甩动鬃毛、抵御风暴、威赫天下的种公驼。因此,父老乡亲们就把这普普通通的白沙坨子叫做“骆驼山”了。

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乙丑之水”。那年八月,纳日鼎河流域洪水肆虐,汹涌的波涛哗啦哗啦地撞击着骆驼山美丽的脚背。庄稼汉们整天挑土筑坝,晚上却在骆驼山上搭建茅棚,搬运被褥、锅碗瓢盆儿什么的;有的干脆还把牛羊猪等赶往骆驼山高处放养。最后,纳日鼎河大堤还是决了一个大口子,狂澜像脱缰的野马,奔泻而下,淹没了农田、草场,摧毁了道路和围墙,也吞噬了不少野兔等可爱的小生灵,昔日美丽的原野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被迫搬到黄沙梁上的大人们开始为孩子停学、庄稼减产、房屋坍塌而犯愁,可是那些不谙事理的小嘎子们却放狗抓跳兔,整天玩得不亦乐乎。就在此时,我接到了考取公社完小的《通知书》。孩子嘛,如恋群之马,不愿到外地去。上学那天清早,作为最后一名送行人,母亲久久地伫立在村头,用衣摆擦拭着自己眼泪,望着儿子渐渐远去;然而,骆驼山却高耸在母亲的背后,俨然是个真正的最后的送行者,把这名踽踽独行的男性“公民”一直目送到遥远的天边。

为贴补住宿生的伙食,家里一次又一次地捎来炒米、奶豆腐或乌日莫。啊,黄澄澄、香喷喷的炒米,咀嚼起来那么酥脆,那么醇美!母亲用纳日鼎的水、骆驼山的沙子和干柴,将一升升、一斗斗颗粒饱满的穄子(也叫散糜子)“演化”成如此这般诱发食欲的上乘干粮,可见老人家的制作手艺何等精湛!有时,我把残留于碗底的一点点沙粒包在纸里,揣到自然课上打开看看。如今回想起来真感到羞赧不已:刚刚迈入青涩之年的我究竟还有什么资格效仿大科学家呢?然而,恁时在我忽明忽暗的脑海里确实隐隐约约地形成了一种小小的计划:保护骆驼山,改善大自然!

马兰花两度绽放二次凋败。

一天清早,我从南飞的雁鸣声中醒来。妈妈脚踏着霜花走进屋,左寻右觅,最后找到了那副老花镜。她随手拆开为我缝制的新枕套,里面放入一个苞米粒大小的沙囊,重又飞针走线,绷好其口时对我说:

“儿子,今儿个你要离开父母,奔赴一百多里之外的中学读书了。妈妈虽然这辈子目不识丁,可是非常讲求‘吉祥’二字———把装有骆驼山沙粒的小沙囊放入你枕头里了。‘生我的土地是黄金,饮我的泉水是甘霖。’我们蒙古族这一谚语说得好嘛。带着它走,你生活的道路会一帆风顺的!”

国庆节已如期来临,学校放了三天假,我赶忙请假回家向母亲汇报小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下了火车,我归心如箭,连跑带颠儿地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此时天光冉冉隐去,夜幕像无可逾越的障碍横在了眼前。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孑然一身摸黑儿赶路,心里恐慌极了。疾步走到高处眺望,在苍苍茫茫的暮色中,骆驼山隐约可见。我看到村庄里的灯光宛如夜空中疏疏朗朗的星斗。我恨不能长出翅膀来一下子飞到父亲的身边。随之,壅蔽不堪的胸膛瞬间豁然起来。立定脚跟摘下了帽子,我恭恭敬敬地向骆驼山弯下了腰……

现在,我又登上了骆驼山。登上山顶,可以鸟瞰茫茫的四野:层林叠翠,蜃气缭绕,各种鸟儿在花草树木中轻悠悠地飞来飞去,显示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至此,因骆驼山的存在,美丽的纳日鼎河来了个急转弯———由西向南,从急变缓,紧挨着山脚欢歌笑语地流过。微风吹来,碧蓝的水面上泛起一层层涟漪,令人遐想联翩。这使笔者不禁吟诵起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行名句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