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学习园地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85W 次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

说到教育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学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这是对教育的一种片面理解和认识。其实除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支撑,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的整合体,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孩子上中学以后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内心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可当前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过分溺爱。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本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小学起就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种补课和父母给选择的特长班里上课,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该有的童年生活。

第二、物质刺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能在全年组排名中进入前十,奖励多少钱或者买什么东西。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第三、不能全面的认识孩子。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而我们的家长常常忽略这些。

第四、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而不适合的家教则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便把责任推给了学校,于是课外时间无人监管,甚至放任自流,任其自生发展,有的家庭离异,置孩子于不顾,结果孩子会了上网,染上了吸烟、酗酒等恶习。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

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

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第六、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现在呢?分数决定一切。

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应该怎样做,笔者认为:

首先要“爱”中有“严”。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但凡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本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使其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有家庭的印记。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环境,我想在一个经常聚众赌博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定和在一个经常读书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同;一个在暴力的环境下长大和在一个充满温馨和民主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不会一样。

第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信仰上的危机最容易使人心理上崩溃,没有了精神支柱很难承受强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在孩子的个人抱负上要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正确认识事物,辨证地看问题。要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从生活中挖掘积极因素,这样孩子就不会被阴暗面遮住双眼,不会被困难吓倒,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四、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主动向班主任及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介绍: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注。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虽然老师是关键,家长是否能与老师沟通也很重要。我相信我的孩子在优秀老师的培养下,一定能成为大方、聪明、优秀的好孩子。

第五、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教育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为一点不满足就大动肝火。要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加以冷静的分析,学会用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感情用事。人能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是情绪健康的表现,这也是帮助孩子平静渡过青春期的关键。

第六、关注孩子的成长,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要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要从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不要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第七、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她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她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她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做简单的家务等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