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案模板 >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13W 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1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

第四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练习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齐读、指名读。

(二)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164页齐读生字。

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2.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3.课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2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复习内容:

第六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六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9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

(二)复习第六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6页,同桌接力考生字。

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

2.小组挑战赛检查。

3.同桌练习背诵指定要背诵的课文段落。

指名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进行默写。

(四)复习语文园地六。

1.读我的发现,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有几个意思的。

2.背诵的读背背中的诗句

3.读读记记,复习各种词语的形式搭配。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3

教学目标:

1.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估一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测测你们的眼力,请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对猜对的学生给予鼓励。

2.做一做: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那么,你们能用手势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比划长度,教师适时指导。

3.(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的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1)引导学生拿出数学课本,对其长、宽、厚进行估测。

(2)教师指名汇报自己估测的方法。

4.质疑:那么,究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直尺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互动新授

1.动手测量,认识毫米。

提问:我们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把尺子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1)在小组内先独自测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测量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一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如:数学课本长:26厘米。

宽:不到19厘米,差4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比1厘米少4个小格。

(3)质疑:测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测量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

(4)小结: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的`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板书:毫米的认识)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生1: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还有许多的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生2:0~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

生3:每个厘米都被平均分成了10小份。

(3)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多媒体课件演示: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板书:1厘米=10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1)量一量: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1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做一做: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3)说一说:

①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硬币、直尺、校通讯卡、学生出入证……)

②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多媒体演示:自动笔、碳素笔的标志0.5mm,0.7mm;天气预报,今日的降水量达到了175mm……)

③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6毫米,厚6毫米。)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汇报、订正。

(4)猜一猜:我们手中直尺的厚度是几毫米?(1毫米)

同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准确。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题中的插图,再填空,指名回答。

教师强调:先把够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数一数是多少厘米,填上单位是厘米的空;然后把不够1厘米的数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毫米,再填上单位是毫米的空。

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独立量一量并填空。

(2)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