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案模板 > 三上测量教案优秀范文

三上测量教案优秀范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16W 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上测量教案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上测量教案优秀范文

三上测量教案优秀范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3—14页有关测量这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复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吨千克克

师:有关测量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回顾整理(学生自主整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2、交流展示:

(1)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都整理了哪些内容?然后根据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并且选出几份整理方法不同、比较全面的作品以备展示)

(2)展示

师点名,选出几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内容(找两三名学生即可)

要求:

(1)展示过程中,说一说自己整理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整理方法?

A:表格式: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吨、千克、克

B:括号式:学生用括号的形式来表示。

C:文字叙述式:学生用语言进行叙述。

D:图形式:如采用大树或三角形、圆形等。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且提出可补充的内容和不同看法。

3、优化再建,完善知识结构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汇报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同时,教师完善自己的板书: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枝铅笔长约2()

(2)一包饼干重约2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

(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区别,本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不同答案。

2、选一选: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厘米B:分米C:米

(2)一个鸡蛋约重70()。

A:吨B:克C:千克

(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B:1千米大C:无法比较

(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毫米B:厘米C:分米(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B:吨C:千克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说想法。

3、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

让学生认真读题,明确题意,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明确次数=段数—1,然后列出算式。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4、课本1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说想法,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吨也就是20xx千克就可以。如:(1)1000+800=1800(千克)

600+400+700=1700(千克)(2)400+800+700=1900(千克)1000+600=1600(千克)(3)600+400+800=1800(千克)1000+700=1700(千克)5、课本13页的第4题

这是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能节约1吨的用水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此题可采用课前调查了解,课内合作的方式。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1、自主检测

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这一单元的知识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自主检测题一、填一填: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千克、克、吨都是()单位。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米。

最新优秀的教育word文档

3、5厘米=()毫米3000千克=()吨500毫米=()厘米4300千克=()吨()千克

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米,还差()米是1千米。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还剩5厘米,燃去了()厘米。

6、把3分米长的绳子对折成3份,它的长度变成了()厘米。二、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3000千克()3吨40米()400分米1吨()999千克7米()70厘米50分米()400厘米8吨()8020千克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每块铁重250千克,4块同样的铁重1吨。()2、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3、一条跳绳长20分米。()4、一个足球重250千克。()

5、爸爸的一步比小军的一步长15厘米。()6、5吨铁比5000千克棉花重。()

四、连一连。一头鲸鱼重60分米数学课本长约200吨火车每小时行70毫米黑板宽约40千米

五、解决问题

1、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2、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9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这辆自行车的6倍,一列火车每小时比这辆汽车多行驶46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有48吨货物,小车每次运2吨,大车每次运6吨,两车合运,几次可以运完?

4、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5、从强强家距少林寺有129千米,强强和爸爸早上7时乘汽车出发,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上午9时能到达少林寺吗?(_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2、评价完善

师:下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检测结果。(教师公布答案,同桌互评,最后让得A的同学举手,让出错的同学说一说出错的原因并改正。)

六、解决问题

1、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2、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9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这辆自行车的6倍,一列火车每小时比这辆汽车多行驶46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有48吨货物,小车每次运2吨,大车每次运6吨,两车合运,几次可以运完?

4、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5、从强强家距少林寺有129千米,强强和爸爸早上7时乘汽车出发,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上午9时能到达少林寺吗?(_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2、评价完善

师:下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检测结果。(教师公布答案,同桌互评,最后让得A的同学举手,让出错的同学说一说出错的原因并改正。)

三上测量教案优秀范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二、重点与难点

1、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四、设计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五、活动流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三上测量教案优秀范文3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