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案模板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案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9.87K 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案1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反思:虽然阅读课以学生的朗读体悟为主,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弃讲解。由于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采用列算式来理解:,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这种方式也学科间的知体现出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这些关联词了吗?你能不能不看课本,说一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让学生用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能够令他们感受到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试验?

(无数次)

2)他的实验成功了吗?

(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明伽利略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那句话的确说错了。)

3)为什么要作公开试验?

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这里可以结合作业本,令学生指导,信奉意义,信奉的反义词是怀疑作业本还是要用起来,以后备课一定要记得连作业的内容一起备进去。)

总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

公开试验的结果是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那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吗?

再次朗读朗读第五自然段。

得出结论:之所以要公开试验,就是要向权威挑战。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默读课文思考:当时人们是怎样崇拜亚里士多德的?人们又是怎样议论伽利略的行为的?

读课文2、5段,对比人们的不同态度。

总结: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话。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师总结。

出示: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练笔:

伽利略终于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上塔前,人们对伽利略充满怀疑,那么现在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得时候,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案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过程:怀疑—实验—公开验证。

2.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

2.理解伽利略怀疑思考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这堂课,李老师要同同学们一起感受伽利略的伟大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

(二)自渎自悟:

1.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体会

3) 小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阅读了、思考了,还说了自己初步的感受体会,真好。我们阅读文章就要像这样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思考、体会,这样,我们读书才会有所得,你们说对吗?

2.出示斜塔图片:

1)认识这座斜塔吗?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实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3)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a)指名读

b)所以老师想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书,看看在做公开试验前,伽利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c)生提不明白之处,师出示伽利略的思考过程,生自由读这部分,边读边想,还可以用笔作个图示以帮助自己理解。

d)生说、师说(课件演示)

e)师引读第四自然段

3.创设情境,自主阅读

1)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当伽利略出现在比萨斜塔下,比萨城的居民们会怎么说怎么做?面对这些议论,伽利略又会怎么做?

大家可以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2)学生读书、交流

3)刚才,老师但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心里痒痒的,真想来到比萨斜塔下,听听伽利略和比萨居民们的对话,亲自感受伽利略地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谁愿意来做伽利略?

4)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现在,观众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5)生生对话

6)生表演(点击课件,是范读第六自然段的一部分)

7)当伽利略顺利地做完试验,走下斜塔时,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观众们,现在你们想说什么?

8)可适当初,你们是这么说的吗?(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9)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4.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是的,伽利略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真让人叹服。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类似追求真理的小故事呢?

我们小朋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联系材料:《动手做做看》)

5.尾声:

正如《伽利略传》的作者布莱希特说的那样“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出示),这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应该留在同学们人生的长河中。

6.老师建议:

创作一条格言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