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83W 次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八组拓展阅读课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丛书文章:《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抠门”的日本人》、《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和《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

学习目标:

1、学习“列小标题”的表达方法。

2、继续训练学生的浏览能力。

学习流程:

一、 谈话导入

上午,三位老师分别带领我们领略了德国、威尼斯、泰国、非洲等地的民族风情。世界上有224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地方的个性都是鲜明的。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去发现、去体验。

二、 游戏热身,知内容

1、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热热身,来一场读书比赛。你们敢迎接挑战吗? 请听游戏规则:老师提问,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抢答,答对1题,将为小组赢得1分。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准备好了吗?

2、 读丛书159页:《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讲述的“国家及特点”是什么?(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文中作者从几方面叙述这个特点的?

(回答的真迅速!这篇文章较短,只有4页,来一篇较长的。)

3、 读丛书152页:《“抠门”的日本人》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讲述的“国家及特点”是什么?(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作者用几个事例来突出这个特点的?分别是什么?

(6页长的文章也没难倒大家,来个更长的?10页的吧)

4、 读丛书186页:《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他有什么特点?

师评比出优胜小组。(特权:可以指派一个人或一组给我们唱一首歌。)

有个成语叫一目十行,我看你们是一目十章呀!你们的回答为什么这么迅速?请告诉老师诀窍。

三、 对比阅读,学表达

1、 这3篇文章的共同点?(板书:列小标题)

2、 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小标题的作用)

(1. 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2.能吸引读者;

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4.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

5.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 怎样列小标题?从文中去发现

合作学习:

1、 分3大组,每一大组读一篇。组内思考、讨论、总结:

关于列小标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2、 交流汇报

小标题是对下文的概括总结;围绕主标题命题;用短语……

(一)列小标题的方法:

第一, 选择各段文章的中心词、句作小标题。

第二,根据各段的主要内容加小标题。(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第三,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加小标题。

第四,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 ?

第五,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二)加小标题应注意:

第一:列小标题,首先要求简洁确切、新鲜活泼。

第二:列小标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尽可能保持形式上的一致。避免这一段的小标题是词语,另一段的小标题是短句;这一段用课文中的词语,另一段又换成自己的话

第三:凡是给文章加小标题,一般放在文章各段的前面,目的在于标明各段的重点,区别各段之间的内容,使文章清晰,段落明显,帮助更好地把握文)

(三) 引导发现:

《“抠门”的日本人》中的小标题顺序能换吗?(能。并列)

《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不能。递进、层层深入)、《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不能。时间顺序)呢 ?

四、 巩固表达,再发现

1、 对列小标题,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再从一篇文章中去感受它的巧妙。

2、 快速浏览丛书166页《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文章,比较与前3篇文章的异同

3、 交流:

同:表达上都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内容上讲的都是异国风情……

异:本课小标题于段同行;本课写了好几个国家……

五、 学以致用,真语文

1、 列小标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格式也多样,作用之大。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阅读?可以根据小标题去选择所需内容、了解提炼材料。同时,在写作中也要学会用列小标题的方法。

2、 口语交际: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描写你熟悉一个的人。

先说特点;再叙述事例(先命标题,再详细叙述)

展示;说明:平时作文时,2-4个小标题即可。

六、 总结深化

本节课,我们共读了4篇文章,又一次领略了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作者列小标题的表达方法。当然了,我们的读是粗枝大叶的,如果你对哪篇文章感兴趣,课下可以深入文章内容,去细细品味。

《异域风情》拓展阅读课学习单

丛书文章



所写国家



特点、风情



表达方法



我的发现



《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







《“抠门”的日本人》







《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







《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