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花瓣飘香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花瓣飘香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2.34W 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瓣飘香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瓣飘香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文本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事情的叙述之中,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本教学设计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以情感为线索,不仅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受到敬爱父母的教育;

能力目标:

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在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时较好地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有关语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一片爱心,从而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课件、一束月季花

四、教学过程:

第一乐章:酿情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

围绕“你们喜欢月季花吗?”这一话题谈话。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说说课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摘花瓣送给妈妈

[环节解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课堂中出现了一束红艳艳的月季花时,学生与文本之间也出现了沟通情感的桥梁,鲜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也是贯穿整堂课的情感线索的维系点。]

第二乐章:入情

二、精读词句品味情: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学生质疑,写在黑板上。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开展讨论。

3、学生交流:

(一)品读“摘花瓣”(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课件显示词句)

2、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评价。

3、采访小演员: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4、再读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二)品读“只摘花瓣”的内容(学习第3—5小节)

1、课件显示,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2、再读小女孩的话。

3、“我”理解她吗?显示句子,比较:

(1)“为什么摘花瓣?”我问。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4、分角色读好3—5小节

(三)品读“摘花瓣做什么”(学习6—9小节)

1、默读6—9小节,指名回答:摘花瓣做什么?(板书)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月季花,谈心里的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想一想:小女孩在给爸爸的回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3、说话训练(课件显示):这是一位()的小女孩。

4、分角色读好6—9段。

5、显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小结。

[环节解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而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比一比,读一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到了平淡文字下蕴藏的人物的美好情感。这些综合性活动,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主动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次探索。]

第三乐章:动情

三、以美传情突出情:

1、老师送给学生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小的花瓣,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

轻轻放在xxx枕边。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表一份心愿,小小的女孩,

道一声祝福,像露珠一样透亮,

xxx脸上漾起了微笑。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你喜欢老师诗中的哪句话?说说理由。

2、那片片花瓣飘出的淡淡幽香,不正像敬爱父母的美德在人间传播、扩散吗?齐读第四段。

3、说一说:“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4、演一演:“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我”又会怎么回答?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共演,再读课文。

5、学生说说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随机送出月季花。

6、分送花瓣: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怀着敬爱父母的一片深情,飘向各自的家。

[环节解析: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亲姐妹。”本环节中以美传情:老师的配乐诗朗诵使课堂的集体情感由淡而浓,生生、师生的互动表演使爱的旋律不断奏响,学生美好的心灵使爱的情感溢满课堂,而片片花瓣的清香已飘进了学生的心田,也定会撒向整个人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之情已成心中之情,本环节正体现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新课程理念。]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充分地朗读,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关心父母的孩子,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来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听完以后来说一说,歌词的含义。

【课件播放音乐(母亲)】

(生听完后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歌词大意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曾经辛苦养育我们给予我们爱的母亲。那么下面我们同样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爱的课文,板书《6花瓣飘香》。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束飘着淡淡清香的花。同学们看,它们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生:(花红红的'、软软的,真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花束心情是不是很美呢?那么请你们用美美的声音来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丛月季花,你会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会常常去看看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美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谁不爱呢!

生:我会经常给它们浇浇水、捉捉虫,让它们的花开得更鲜艳。

师:你真是一个爱花的人啊

师:这丛美丽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它吸引来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课文的2—11节)

二、交流对小女孩的理解。

师: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师:说的很好。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会选择花瓣作为礼物呢?

生:因为花瓣很美,妈妈会喜欢的。

师: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师:每一个小组都放了一朵花,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摸花瓣,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觉得月季的花瓣软软的,像绒布一样,感觉很舒服。

师:那么请你读读看,带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生:花的香味虽然淡,但很优雅,一直飘到人的心窝里。

师:说得好。你来带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这花的香味。

生:(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闻起来真舒服啊!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花瓣飘香》。谁再来读一读,让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飘荡起来。

生:(深情地读)花瓣飘香。

师:真香啊!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的花瓣时,她一定很高兴。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我会轻轻扶摸着小女孩的头,激动的说:“你真是妈妈的乖女儿。”

生:我会紧紧搂住小女孩说:“你真孝顺,真懂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板书:美,爱)

师:老师读了这句话也非常的感动,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也像小女孩这样关心我、爱我,那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读了又读。(教师范读这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同学们你们感动吗?如果你也很感动,那么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别人。

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那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因为在第5节中小女孩说:“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说明她很喜欢花、爱花。

生:花是给大家欣赏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欢的花摘走,影响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欣赏花了。

师:这么乖巧、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门前的花瓣,你会责怪她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摘花瓣是为了给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

师:嗯,从这点可以看出小女孩爱花、爱妈妈。

师:你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呢?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师: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说得对呀!你们这么一说倒让我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

师:闪动的泪花是什么样的泪花?(激动、幸福、骄傲)

生:小女孩可能是思念远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远,当解放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师:说得有道理。

生:可能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女孩觉得没有照顾好妈妈,没有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感到自责,所以眼眶里闪动这泪花。

师小结: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师:请大家来概括一下小女孩懂事的表现(爱花、爱爸爸、爱妈妈)

四、体会"我"是怎样的人,

文中除了小女孩,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我",你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和蔼可亲)从哪里看出来的?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摘花瓣做什么呀?"

"你爸爸呢?"

(屏幕出现不同语气的句子,学生交流感悟)

师:“我”的语气和蔼可亲,所以在与小女孩的交谈中,“我”始终是轻轻地询问。正是因为作者的宽容,才会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作者的心,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吧!

师: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作者才会将她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写下来,让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请每个同学自己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第2—9节。将这份感动也深深地印在心间。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主题升华

师:是啊,一片花瓣凝聚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她给妈妈送去的不仅仅是一片带着露水的月季花瓣,她送去的是女儿的一片爱心,一片孝心啊。

这位小女孩就如这一片带着露水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瓣,把她的孝心,爱心播洒给了她亲爱的妈妈,播洒给了她幸福的家庭,也播洒给了身边的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生交流回答)

六、总结:

小女孩如同这飘香的花瓣,她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染,所以我送花给小女孩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花瓣飘香,飘的不仅仅是花香,更是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爱心。读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孟子说的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关爱她。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关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家的老人、孩子。)

七、拓展练习。

八、课堂延伸。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女孩一片花瓣表达了她对父母的感恩,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的呢?(生自由讲述)

九、在歌曲《感恩的心》中下课。

十、板书设计。

小女孩→摘花瓣↘

花瓣飘香孝心送妈妈

爱我→买花↗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贺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读懂、读好。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读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点。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词?(学生谈想法)你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词?

(评价:你读书真有办法。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3—10自然段。

1、小女孩既然这么爱花,但为什么要摘花瓣呢?这使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文,看看谁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2、生速读,交流原因。

3、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抓住小女孩说的话找到了她为什么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门前的花,按理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作者却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的3—10自然段,这次要特别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若你以为必要,还可以画一画。

5、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⑴做错事知道错,(从“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她注意了小女孩脸上的表情,的确是这样,“表情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板书:表情也是一种语言)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错了呢?(低下头不好意思)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这句话记下来,再读一读看。

⑵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语言来理解,把刚才学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当作小女孩读读这段话吗?

你能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谁还能再读好一些(指名读)你还读出了对妈妈的爱。

⑶小女孩的懂事还体现在哪儿?

(听爸爸的话)

你注意到小女孩说这段话时的表情了吗?(出示)质疑:(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难过。)

那你来谈一下(评价:你谈得真好,谈出了小女孩对爸爸的思念。)

除了思念,还包含着什么感情?

(如学生说不出,引导:妈妈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知何时康复——还包含着对妈妈病情的担心。)

奖励你来读一读。

(引导:小女孩没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来摘花瓣,本以为作者要责怪她,还这样关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那你来读读看呢?

几句很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病情的担心,对“我”的感激,这都是我们反复读,细细品味才体会到的。

6、同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一下。

指3名学生分角色读。

指2名学生分角色读。

7、你们看,小女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吗?(生说)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都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从集市上买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

5、当作者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他母亲会问些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

6、作者送花给母亲,也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透过那飘着淡淡香味的花瓣,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灵。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妈妈,我们是妈妈心中的小太阳,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3、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4、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六、拓展与作业。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板书:“措、惶”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⑶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⑷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入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买花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⑷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给,永远比拿愉快》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还没闻到花的香味,请再读一遍。

二、学习第一段。

出示一朵月季花。

过渡:多么美的月季呀!“我”家门前可不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引读第一段。

学习第五段。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吗?所以她说:——出示“我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

1、你也来舍不得地读一读。

2、好,为什么舍不得呢?

3、从“舍不得”这个词中,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板书

(懂事)是的,她很懂事,这里的懂事表现在她对花的——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于是她摘了花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她摘花瓣的句子。

出示第二段。这句话中有很多描述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你能找出这些动词来吗?用横线画出来。

1、谁能找出这些动词?说出来。

2、交流。你愿意来读一读吗?要注意这些动词。

3、你能告诉我她为什么要小心地摘呢?

(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小心翼翼、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4、读一读

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那么小心,生怕碰坏了别的花瓣。

5、那她为什么要双手捧着呢?

是呀,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双手捧着。

6、那边有路她不走,为什么要穿过田野,还要跑得这么快呢?

(赶着回家给妈妈。)你能联系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害怕),文中没有写出来的,你都能体会出来,真了不起!

7、让我们带着这几份感受,一起读好这一段。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我”的内心感到不解。于是在小姑娘又一次摘花瓣时,我叫住了她,她有什么表现呢?

1、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小姑娘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害怕)她怕什么呢?

2、从她的神态,我们知道了她内心的不安。

3、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女孩,她摘了一片花瓣,又被人看见了,可以想像当时她的窘迫与尴尬。所以当我问她为什么摘花瓣时,她是怎么回答的——出示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5、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除了舍不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难为情)你也难为情地读一读。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生说。

b(对呀,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

c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惧、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与心情有关)

d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责备、批评。)

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是哪一个词?不知所措。

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让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还很善良)板书善良

2朗读

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来读“我”的话,女孩子读小女孩的,老师读陈述的部分。(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

六、学习第七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摘花瓣是为了什么呀?我们能从她的语言中找到答案。(送给妈妈)

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出示第七段。

你也来读一读这句话,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1、(生病、难受)带着这种感受,你来读一读。

2、你呢,花瓣很舒服,带着这种感受,你也来读一读。

一想到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她的内心就充满幸福,让我们怀着幸福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3、为了安慰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来到妈妈的病床前,这时候妈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指名说。相机评价。

(谢谢你这花瓣很香。

谢谢你,孩子,这花瓣比整朵花都好看。

真是我的乖女儿,我太喜欢这片花瓣了。

妈妈真高兴,我的病也好多了。)

4、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孝顺

七、学习第九段。

过渡:妈妈生病了,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照顾呢?作者忍不住又问:你爸爸呢?出示第九段。

不提到爸爸还好,一提到她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1、此时此刻,她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想到这里小女孩的眼眶里——

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同时也是思念的泪花。)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2、像她这么大的年龄,还需要别人的照顾,但小女孩却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妈妈的孝心。此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听话

3、多么听话的孩子呀!怪不得作者要夸她——齐读这句话。

八、学习第十段。

过渡: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难怪作者要夸她——出示第十段。

1、你也来夸一夸她。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她。齐读。

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读懂更多!

出示:(第二节)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

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

(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

(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

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

(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什么,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什么,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呢?是不是有些多余呢?看看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九、读悟最后一段。

1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2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3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4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十、升华主题。

1、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把小姑娘吸引到“我”家门前,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像绒布一样的花瓣,给小姑娘的妈妈带去了安慰和希望,懂事的小女孩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第二天清晨——,齐读

2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3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4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的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5、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的人有很多,假如你也有这么一朵月季花,你会送给谁呢?又会对她他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交流。愿意说给我听吗?

6、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同学们,让你们也去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让你们的爱心就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板书:花瓣飘香

摘花瓣

(懂事孝顺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