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学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15W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绘制一棵理想树的纸、笔、剪刀和彩纸。

[板书设计]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一、给未来插上翅膀

1、什么是理想

2、理想的作用

二、通向理想之路

1、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差距

2、实现理想的途经

(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2)根据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调整

(3)通向理想之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材料: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跟日本学生在上课时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电影中有一段是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而在旁边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时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在鲁迅听来,这一声格外的刺耳。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提问: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过渡:鲁迅能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又应该怎样处理呢?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板书)

二、新课教学:

板书: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活动一:绘制自己的理想树

1、们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在请同学们谈谈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用“理想接龙”的方式)让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2

一、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意义。

2.能力目标

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觉察自己面对学习压力的各种反应;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压力;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调整对考试结果的自我期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认识到由于学习压力而产生各种反应是正常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考试;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考前紧张与考试焦虑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提供情境,并加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误区和盲点进行点拨指导。

四、课前准备

本课的知识性内容并不多,关键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理想、考试、终身学习等方面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事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调查学生有关理想的想法,并进行归类,以作为上课的`“引子”。

调查学生在压力面前的反应。可把此项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组成小组,在较大范围内调查一般同学在遇到压力面前的生理及心理反应。这里的压力范围比较广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面,总结大家在遇到压力面前有哪些共同反应,并尝试分析出现这些反应的原因,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

调查不同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不同身份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要求学生采访同学、老师、家人各两到三位,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了解家人对“我”的考试期望。课前将此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调查父母、亲友对自己中考所寄予的期望是什么,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分数,也可以是某类学校等,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课标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立志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2)学生面临的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地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绘制自己的理想树:

1)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请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理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想接龙”,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教师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留下足够的空间填写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方面的目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提醒学生保留这棵理想树,在本框最后一个活动中将会继续使用。

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确立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

2、“小张报考研究生”

1)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目的是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理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

1)呈现三个情境。

2)分小组探讨后面的问题,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

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总结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

4、“从老师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1)呈现故事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后面问题的认识。

3)教师进行总结:要实现理想,就要把长远目标与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明确现在做的事情对实现长远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为着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规划既要尽可能长远,又要尽可能具体。

5、“杨振宁的故事”

1)指导学生阅读杨振宁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杨振宁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

如果他不放弃自己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

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有哪些?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蛮干,而要掌握一定策略,特别是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具体理想作出适当的调整。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理想动态的、发展的。把理想变成现实,不仅需要长远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6、“给理想树添枝加叶”

1)课前通知学生将前面画的理想树带来,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绿色、黄色和红色彩纸。

2)告诉学生绿色代表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黄色代表自己正在努力充实的能力;红色代表自己目前缺乏,还需要培养或学习的能力。将彩色纸剪成树叶的形状,提醒学生用树叶的大小来表示各项能力的需要程度。

3)将树叶贴在理想树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打算。

4)在全班进行交流,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理想树,教师予以鼓励,并提醒学生保留自己的理想树,让自己和这棵树一起共同成长。

5)办一期壁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树展示出来。

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基础。通过这个“理想树”的延伸活动,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实现理想拥有能力的状况,鼓励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朝着理想一步一步迈进。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教学重点]

理想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绘制一棵理想树的纸、笔、剪刀和彩纸。

[教学流程]:

活动一:绘制自己的理想树

1、我们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在请同学们谈谈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用“理想接龙”的方式)让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

3、我们以心灵为笔,以生活为纸,画出自己的理想蓝图。画出后以纸为载体把他反映出来,分别填出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的目标,并在全班交流。

小结:理想就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理想、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理想的历程。

活动二:懂得理想的重要性

1、请同学们阅读小张的故事,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

(1)在确定报考研究生以前,小张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2)面对别人的嘲笑,小张为什么能够一笑置之?

(3)在确定了报考研究生的目标后,小张的目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对比小张前后的变化,说说有理想和没理想的区别?

小结:有理想是能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没有理想,就会使我们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没有理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迷失方向。

3、学生展示收集的名人名家关于理想的真知灼见以及诗人的赞美诗。学生朗读著名诗人流沙河的一首诗-----《理想》。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理想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过渡:理想对人生来说太重要了,那又该如何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呢?我们去看这柏惠、韩澎、宋哲三人的事例。`

活动三:“他们的理想能实现吗”

1、分析柏惠、韩澎、宋哲三人的事例,分小组讨论后面的问题。

(1)对他们的理想有什么看法?

(2)你认为他们的理想能实现吗?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必须全面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活动四:王宝强成功的经历。

1、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王宝强遇到哪些困难?

2、他能够战胜困难靠的是什么?

3、实现了人生理想,他还需要做什么?

4、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实现理想,人生需要规划)

活动五:杨振宁实现理想之路的艰难历程

1、学生朗读材料。

2、分析:

(1)杨振宁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

(2)如果杨振宁不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

(3)、你有什么感想?(我们的具体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可以适时调整。)

活动六、故事赏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从今天起,每人每天把胳膊尽量往后甩,要甩够300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有哪些同学做到了?有90%的同学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有哪些同学还在坚持?这时有80%的同学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又问:有哪些同学还在坚持?这时,只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这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活动七:理想树下的沉思。

我们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中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在前面的理想树上添枝加叶吧?绿色表示我已经拥有的能力;黄色代表自己正在努力充实的能力;红色代表自己目前缺乏,还需要真正培养或学习的能力。

树下沉思:

1、这些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2、如何才能实现它们?

3、我目前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将彩色纸剪成树叶的形状,提醒学生用树叶大小表示各项能力的需要程度。将树叶贴在理想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打算,让自己和树一起成长,让我们生命之树更茂盛!

结束语:青春的未来不是梦,而是理想。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理想,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对人生作出规划,学会调整;就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升学和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板书设计]

一、给未来插上翅膀

1、每个人都有自己方方面面的理想

2、理想的作用

二、通向理想之路

1、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2、如何实现理想:

实现理想,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调整。

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