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话题 > 其他作文话题 > 家乡作文 >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W 次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1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早早地起了床,为的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武汉户部巷小吃之旅。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

我们去户部巷的交通工具可不一样噢,是快艇噢!当游艇行驶在波光粼粼的长江上时,我们与长江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心情激动不己。长江,共有6397千米,它像一条银光闪烁的绸带缠绕在武汉的土地上,并曲折地伸向远方。哗哗的长江水把武汉人民的美好祝愿传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当金色的阳光斜照在江面上时,好似无数碎金在跳动,令人目不睱接。美丽的长江上有座长江大桥,整座大桥异常雄伟,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站在大桥桥面,可以俯视“滚滚长江东逝水”,看艘艘轮船来往忙。

下了游艇,步行了15分钟左右,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户部巷。哇!户部巷里都是美食,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有小吃的地方便是天堂。我左看看、右看看,寻找美食不亦乐乎,我东吃吃、西尝尝,饱的都走不动路了。等我稍稍消化了一阵子工,我又坚持要吃武汉的特色小吃——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和蔡林记热干面。我和妈妈先吃老通城豆皮,它外脆内软、油而不腻,加上鲜肉、鸡蛋等馅料使得豆皮更好吃。紧接着,我们又去吃了四季美汤包,咬下一口,美味的汤汁充满我的口腔,真是太好吃了,令人回味无穷,“汤包大王”这个称号它当之无愧。最后,我和妈妈挺着肚子又吃了碗蔡林记的热干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爽滑筋道,酱汁香浓美味,让我食欲大增。在户部巷,我们吃的太多太饱,都走不动路了,直坐在路边休息。

回到旅馆,我和小伙伴们玩了伙游戏,就当消食了。晚上,我躺在床上,回忆着香甜的户部巷小吃之旅,渐渐地睡着了。梦里,我梦见自己又“奋斗”在户部巷,品尝着无数的美食……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2

我的家乡是河北邢台,那里盛产红枣。

枣属于植物的成熟果实枣,经晾晒和烤干制成,果皮红色至紫红色,个个像披着鲜艳嫁衣的姑娘。

春天,绵绵细雨下个不停,各种花草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吸收着春天给的营养,茁壮成长。然而,在这赛场上却有一个落后者—枣树。它全身长黑褐色的皮,上面挂着东倒西歪的伤痕,就像干枯了好几年了。春暖花开的景象打破不了枣树,它甘于落后,静静地做着发芽的准备。

到了四月中旬,它才睁开眼睛,长出一片片绿叶,没过多久,又长出米粒般的花蕾。花蕾盛开时有绿豆这么大,在纤细的花蕊周围,整齐地排列成五片黄色小花瓣,构成了一朵朵枣花,吸引着成群结队的蜜蜂来采蜜。

金秋时节,枣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红枣,就像挂着成千上万的小灯笼,无数枝条累弯了腰,只有主干挺着粗壮腰。

到了丰收的时候,小朋友们在枣树下,找来一根竹竿,经过一阵敲打,一个个红玛瑙似的枣从枣树上落下来,砸在小朋友的头上、脸上、身上,然后滚到地面。大家一拥而上,嘻嘻哈哈争抢着诱人的红枣。枣树下,回荡着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

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和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红枣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美容养颜作用。爱美女性经常喝红枣、枸杞、银耳汤,既养颜和润肺之功效。红枣全身都是宝。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3

在如皋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谚语“如皋萝卜赛雪梨”,虽然我的家乡在是在连云港,但是我们连云港的萝卜也不比如皋萝卜差。

家乡的青萝是最普通的萝卜,虽然他的名字叫青萝卜,但是他大部分是白色的。在快成熟的时候上面一小部分露在泥土外,被火红的太阳公公照成绿色,长在泥土下面的则是白色的。它的水分特别多,咬一口,水都从萝卜里自动流出来。

家乡还有一种萝卜叫紫萝卜,一般人都不吃它,只有年年用它做咸菜的时候才能看见它。这种萝卜长的是萝卜世界里最特别的,长得和人参似的。我第一次看见它们就想:这种萝卜变异了,都变成了人参,后来才知道它就是这种品种,几乎紫萝卜都长这样。有的多长出来一条腿,像一个人;有的多长出来三条腿,像一只小狗。别的萝卜味含着辣的味道,但是紫萝卜味比较甜,吃的时候小心手被染成紫色。

家乡的萝卜不仅样子特别,吃法也十分特别。

青萝卜有好多种吃法,但我喜欢吃排骨和萝卜蒸。把萝卜切成一个个近似正方体后倒入锅里,过好久才能吃上香喷喷的萝卜,每个小正方体夹入嘴中即化,再加上排骨的香味更是美味至极,让人仿佛在仙境。

我还喜欢吃萝卜丝和豆腐炒,把萝卜切成丝后放在锅里和豆腐一起炒,还没有熟都已经闻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吃的时候不能用筷子用力的夹,不然会把萝卜丝夹坏,这样做萝卜跟水似的,放在嘴里不用嚼就一下子下去了。

听了连云港萝卜的种种做法和样子,知道了我们的萝卜和如皋的萝卜差不多了吧,真希望以后有这样一句谚语“连云港萝卜赛人参”。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4

小龙虾的做法很简单:先把小龙虾洗净,放入油锅里炸几分钟,然后放入各种调料,再焖上一会儿,小龙虾就新鲜出"炉"了。

刚刚端上来的小龙虾,整齐地摆在白盘子里,小龙虾的壳非常硬,红里透亮,两只大钳子摆在胸前,仿佛一只活生生的大龙虾正挥舞着大钳子在跟我呢!香气扑鼻而来,我望着散发着香气的小龙虾,口水在嘴里直转悠,当快要流出来时,才一下子咽回去。"赶快吃吧!"在妈妈的发号施令中,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小龙虾,把小龙虾的头拽了下来,对准虾脖子吸了一口,小龙虾的辣汁与虾黄立刻流到嘴里,在嘴里徘徊着,味道久久不能散去,脆脆的虾头在嘴里"咯吱咯吱"响。接着,我又往虾壳上咬了一口,中间立刻出现了一条缝,我从缝旁边把虾壳一点一点撕掉,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鲜嫩的虾肉与麻辣的调料搭配在一起,真是极品啊!

我将沾满辣油的小龙虾肉送进嘴里,辣味刺激着舌间,慢慢扩散开来,真是棒极了!我见一个小龙虾吃完了,便将"魔爪"向下一个龙虾伸去,越吃越香,越吃越辣,我的手和嘴上的沾慢了辣油,清水鼻涕像双龙出洞,刚探出头,就被我吸了回去,喉咙辣得要喷火了,但手就是那么不自觉的向小龙虾抓去,之到一盘小龙虾见了底,才心满意足的拍拍肚皮回家。家乡合肥已举办了六届龙虾节,外地游客来的人数高达15万人,合肥还被誉为"中国淡水龙虾之都"呢。

我爱美味的小龙虾,更爱我美丽的家乡合肥!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5

给大家猜个谜语“身穿铁甲衣,十指如箭支,胸中藏琥珀,口吐夜明珠。”如果大家不猜不出来,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答案是:螃蟹。

我们舟山有许多螃蟹,如:梭子蟹、三眼蟹、红蟹……我们舟山最有名的就是梭子蟹。

梭子蟹的背上驮着一个硬梆梆的大壳,像古代青铜骑士披着“盔甲”,两个长钳子像两把锋利的大刀,不时挥舞着,要不是有橡皮筋把它绑住,你早就被蟹钳住不放了。

夏天的梭子蟹肉长的十分嫩,但不肥,价格为十到二十元左右。在雌蟹的肚子上长着许多金黄色的籽。渔业局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定六到九月份为禁渔期,让更多海里的动物,繁殖长大。一到秋天蟹开始长肉了,这时产量增加了许多,价格急促下降,人们尽情的享受螃蟹的美味。到了寒冷的冬天,雌蟹脂膏满满的,在壳的外面还能看到红彤彤的脂膏,那时产量很低,也正是螃蟹最肥的时候,价格很贵。

蟹不仅味道鲜美,还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铁、维生素甲、钙等。

蟹的吃法有很多,如:蒸、煮、炒,还可以做成蟹酱、蟹汤、蟹糊吃。

但是炒是最好吃的了。先把螃蟹的壳打开,将里面的肉切成四五块,然后拿来配炒一下,最后把炒好的配料和螃蟹一起炒。这样炒好的螃蟹就可以出锅了。

说得你嘴馋了吧,有空一定要来舟山噢!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6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习俗,服饰,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我们家乡的特产。

我们家乡是乐平,那里最出名的特产之一就是小宝西瓜了。因为小宝西瓜上市了,所以在此之前三水热销的黑美人西瓜开始“失宠”。更是有瓜贩一买就是2700斤,还说小宝瓜甜,不少水果档主都抛弃“美人”。这几天刚热起来又凉爽了几天,瓜农的心情也跟着变化。尽管如此,瓜农们都对自家的小宝西瓜还是很有信心。还说小宝瓜这些年来积累了不少人气,清远、花都、南海的瓜贩都会过来收瓜。很多水果档主都说,与广西、河南等地出产的西瓜相比,乐平小宝西瓜销量。近年来乐平不少瓜农改种小宝西瓜,全镇小宝西瓜的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

那其二就是乐平大包了。上世纪80年代,在乐平上餐厅喝早茶、吃饭的以农民为主,他们最讲实在,“大件又便宜”的大包一推出就风靡整个乐平。拿起大包,先尝到的是面香,再是汁水的味道,最后才是馅料本身的味道,入口觉得香中带甜,丝毫不觉肥腻。乐平大包就这么火了,三水本地的芦苞、大塘、西南人专门来试吃,广佛的食客也慕名而来。“那时来乐平餐厅吃饭的人走的时候必定要带上几个大包,还有人来到餐厅后,没有大包吃就不肯吃饭。”十数年时光,很多事情都变了。从来不作为早餐的乐平大包,成了早茶上的美食;曾经便宜抵食的乐平大包,成了不再廉价的三水特产;往昔透着草根气息乐平大包,成了外宾桌上必备的佳肴。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大包带给乐平人饱含岁月记忆的味道和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是故土与乡亲、念旧与勤俭混在一起的乐平大包故事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小宝西瓜和乐平大包。怎么样?你的家乡特产呢?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7

我的家乡在远近闻名的殷商帝都——安阳,要说起安阳的特产,那是一天一夜都说不完的,但让人最最回味无穷的,非皮渣不可。

皮渣是由粉条配以海米,葱花、蒜片、姜末、猪油,加水搅拌蒸制而成,可煎可烩,炒菜作汤,味美可口,别有风味。

皮渣的吃法也有很多,普遍知道的有皮渣扣碗、皮渣烩菜、凉调皮渣。生煎皮渣等。但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生煎皮渣,做法如下:皮渣切半公分左右薄片待用,锅中放少许油,烧热后放葱花、蒜末爆香,放入皮渣,煎至表面微黄,盛盘即可。口感嘛,当然是异常好吃啦!

人人都爱吃皮渣,可却有极少数人知道皮渣的由来。要说起这个还要从很久以前慢慢道来。彰德府城下有一户穷困人家,家里来了几个亲朋好友,主人要招待客人,家里穷,买不起肉,便炒了一盘鸡蛋,一盘小白菜,请客人吃饭,收拾家里的粉条和粉皮做大锅菜招待客人,可粉条已吃完,剩下一堆粉条渣,粉皮也用完,剩下些许粉皮碎渣,主人将两种渣子一齐扔进沸水锅中煮,煮了一会觉得太稀,于是突发异想,干脆再勾上粉芡不就变稠了吗?

勾上芡后,锅里着实变稠了,等倒入盆子晾凉后,主人招待客人回来后很惊异,一盆粉皮粉条渣子糗在一起,比平常的凉粉硬的多,于是主人便将盆中的粉皮粉条渣切成块,做成了现在常吃的“大碗烩菜”给客人盛了一碗,心想这也就算是稀里糊涂的打发客人了。客人吃时,每吃到这种松软食物时,总觉得别有风味,有个人就问了:“你这是啥东西?吃起来还很可口呢!”主人想了想:这东西是粉皮粉条的渣做的,就随口说道:“这是自家酿制的‘皮渣’。”于是皮渣诞生了。

如果你听了我的介绍,对我的家乡的皮渣产生了兴趣,就赶快过来吧!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8

我家乡的土特产怎样,东岭的田鱼,大熊山土鸡,水车奉家的猪血粑黄蛤蟆,西岐柴火腊肉 不多介绍,吃过的人都知道有多赞,给我们在城里奋斗的童鞋们带来家里的味道,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有跟我一样赶脚的小伙伴么。

从决定要做土特产自媒体到现在 这段时间除了礼拜天每天都在坚持写日记,目的是为了记录我们的学习和创业的过程。

我是农村的孩子,然后在城市里工作,但是一直没找到归属感,总是喜欢山里的环境。想要回到家里做点事情,给人打工就好比小时候去村里井里担水 天天要担,没担就得渴 ,自己创业好比在家门口挖井,前期累点苦点 以后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一个为了自己有份收入,同时也为了给家里乡亲带来一个多收入的机会。

当然我也是希望跟我有同样经历的人,共同探讨土特产自媒体,共同做成这件事情。盼盼就是这种志同道合的人,也希望看我日记的你能加入我们,共同努力。

上面说完了小刘哥自己的互助,下面来看看人家都是如何借力的。

移动互联网是一座金矿,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挖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收获。那么我们不说用挖机来挖,至少也的用铁锹吧。哈哈

微信营销是一件繁杂的过程,要有结果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 还有技巧,但既然有梦想 事情还是要做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们已经开始行动啦,为的是在城里的这些吃货们,提供给你们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农家产品。让在城里的山里娃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家的味道。儿时的味道,吃货最爱。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9

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的灯盏糕,就是我家乡的特产。

酷似古代扁圆形菜油状的灯盏糕产自瑞安,是由米粉跟黄豆组成,馅是萝卜丝跟猪腿肉合成的。据说在元末明初刘伯温义军攻温州城的跟城内义军联络暗号,为“等斩”糕,温州俗话“等斩”跟“灯盏”是同音。另据传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海、陈碎海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

我爱吃家乡的特产——灯盏糕。当我第一次吃时,是在4、5岁左右。那时我大病初愈,饭也吃不下。那时爸爸带我去吃灯盏糕。我本来不想吃的,可是,那扑鼻而来的香气让我的味雷蠢蠢欲动,情不自禁地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哦!灯盏糕的外边脆脆的,里面的萝卜丝松软可口,真是独具风味啊!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灯盏糕的做法十分独特。是先将大米、黄豆浸泡二个小时,然后磨成米浆,白花花的,十分漂亮。一层浆刷在特制的圆形勺里,再把萝卜丝跟猪腿肉放上去,打上一个金黄的蛋,然后再刷上一层浆,最后放入滚烫滚烫的油锅里。油炸时,漫溢成圆状的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圆顶形,渐离圆勺浮出油面。

每一次我去买灯盏糕时,都是大排长龙的。有一次,一个老外吃了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呢!

快来吃我们家乡的特产——灯盏糕吧!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10

我的家乡在江南鱼米之乡太仓,这里有许多特产,有驰名中外的肉松、又香又软的芋艿、香喷喷的双凤爊鸡……而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那甘甜的板桥西瓜。

4~5月板桥西瓜开始播种,没过几天西瓜籽就发芽了,刚发芽的西瓜秧长得特别快,没几天就长出了巴掌大的叶子。不久就开出了黄色的小花,那杏黄色的花,像小孩子的笑脸,洒落在绿色的海洋里的小星星,璀璨夺目。大概半个月时间花就谢了,在花朵下面结出一个个幼瓜。田地里,这些幼瓜们羞涩地躲在一片片墨绿色的叶子下面,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小宝宝舒服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好可爱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板桥西瓜长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圆就像一只只绿色的皮球满滚得满地都是。这时板桥西瓜们已经长大了,那些叶子已不能再给它们遮阴。晴天,它们在太阳下享受“日光浴”;雨天,它们尽情的沐浴在雨水中,经守着风雨的考验,等待着为人们来品尝。

要吃西瓜,太仓人肯定就买板桥西瓜的。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切西瓜时,发现里面竟然有三条裂缝,而且是平均分的。特别像奔驰汽车的标志,我就给它起起了个名字,叫“奔驰瓜”。爸爸说这种西瓜是最好的瓜。果然不出所料,用勺子挖一块放入嘴中,脆脆的,甜滋滋的,而且那又凉又甜的瓜汁儿立刻会流进喉咙,觉得爽快极了,那真叫一个“爽”啊,我停不下来了,一会儿功夫半只西瓜被我搞定。冷藏过的板桥西瓜更清甜无比,比那刚买来没冷藏的要好吃,冰凉凉的,真是夏天解暑的好水果。板桥西瓜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西瓜籽特别少,吃起来一点也不麻烦,绝对是老少皆宜水果。

因为板桥西瓜的皮特别薄,所以熟透了的.板桥西瓜很容易裂开,只要天上打雷,就能听到板桥西瓜“啪啪”开裂的声音。板桥西瓜好吃,它的价格稍比普通西瓜贵了一点,但是这个价格绝对是值得的。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尝一下板桥西瓜呢?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11

北京有烤鸭;广州有广式腊肠;海南有椰子;而我们沅江有“三仙草”之一美称的芦苇笋。

我的家乡在南洞庭湖边的一座水城上,湖州上长满了芦苇,芦苇笋在三月份的时候,芦苇笋换上了红色的大衣,已经从嫩绿蜕变成血红,它的大小也只有大拇指这么大,可讨人喜欢呢!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去采摘。

每当奶奶采摘芦苇笋,收获满满的回来时,一家人便七手八脚地忙开了。我们用锋利的刀具划开芦苇笋的表层,再层层剥除笋皮,露出青翠如碧玉的笋芯,等到剥完这些芦苇笋,整间屋子便充满了自然的味道。此时,大锅里的水已经沸腾了,奶奶把这些剥好的芦苇笋倒进大锅中,用锅铲翻腾几下,芦苇笋一下子变成了鹅黄色,奶奶赶紧把这些焯水去苦味的芦苇笋捞起来,放进搁在木盆上的竹篾箕里,然后用清水漂洗几次完全去除苦味,最后用大木盆装满清水浸泡起来,等食用的时候就从木盆里捞起来。每次吃鱼时,奶奶总会抓一把芦苇笋放进鱼锅里。

每当奶奶做芦苇笋时,那种清香飘满了整间屋子,那时候“玩疯”了的我们,根本不用喊就会自己跑回家。

每次到了吃芦苇笋的时候,在芦苇荡里总能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一下弯腰摘芦苇笋,一下走出芦苇荡将芦苇笋放在篮子里。奶奶对我说,她们小时候没有玩具,就把芦苇杆的外壳剥掉,把里面的芦苇膜拿在手里捏,它就会发出“啪啪”的声响。

每当我们一起去餐馆吃饭时,总会点上一份芦苇笋,回忆我与奶奶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回忆那唇齿留香的芦苇笋……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12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产,陕西也不例外有琼锅糖、蓼花糖、薄脆、石子馍……我猜,大家一定都没有吃过陕西的特产蓼花糖吧,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蓼花糖,是陕西的传统名贵食品,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蓼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制成的。它的形状有两种,一种的形状是圆形的,像一个个圆溜溜的乒乓球一样,十分好看。另一种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像一个个橄榄球似的,十分漂亮。

蓼花糖的表面沾上了许许多多的白芝麻,让人忍不住的想咬上一口。咬开以后,它的里面是网状的,每隔一点点的距离都会有一两个小洞洞,好像是用来储存空气的。

它的味道非常的特别,有浓浓的芝麻香味,还有淡淡的白砂糖的味道。有位诗人曾写诗赞美蓼花糖:“生性冰雪艳,胸怀若旷谷,色形似莲藕,风味告乃翁。”

蓼花糖的名字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在明代,县里南茂号有个名叫辽化的师傅,他做了一种香甜可口的食品,表面有许多芝麻,里面特别酥脆,香甜可口。这位师傅死后,当地百姓联名恳请南茂号老板,把这种食品叫做“辽化糖”。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来到西安。地方官员为讨好她,争相送上好东西。这其中就有蓼花糖。慈禧吃了非常开心,觉得色味具佳,只是名字太俗。她想起草原上有一种蓼花,正好蓼花糖的样子很像蓼花的穗。于是将“辽化糖”改为“蓼花糖”,一直用到现在。

我觉得蓼花糖不仅好吃,而且历史也很悠久。我希望大家来到陕西的时候一定要尝尝蓼花糖。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13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内黄,大家知道内黄的特产吗?下面就让我为你们一一介绍吧!

梁庄壮馍,产于内黄县梁庄镇,是用精制面粉擀成面片,将瘦肉、大葱等用调料拌成馅夹到中间,在煎盘上煎烤油烙而成。刚出炉的壮馍皮薄馅香,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来一个。

马蹄烧饼形状似马蹄,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颜色金黄,外酥里嫩,风格独特,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这是家乡的老百姓的独创!

而走在内黄的大街小巷,耳畔不时会传来这样的叫卖声:“内黄煎血、煎灌肠!”这就是内黄最具特色的小吃——煎血、煎灌肠,也是我的最爱。一个平底的大煎盘架在一个炉子上,炉子里燃烧的是事先劈成的小木条,火力适中,在煎盘上放少量的油,然后小心的将猪血或灌肠片放到上面,看似简单,但这需要人们眼疾手快,要不停用小铁铲翻动,否则很容易煎糊。随着“刺啦、刺啦”的声音,刚刚还鲜红的猪血片已经四周翘边,翻过来颜色已经变黑,并且一种奇异的香味传散开来。几分钟不到,一份煎血就做好了,夹起一块蘸着蒜汁,吃到嘴里外焦里嫩,非常爽口!虽然它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好吃不贵,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内黄的特产不仅只有这些好吃的,还有很多的手工艺品。比如红枣花生篮就是独具内黄风情的民间工艺品。以花生为主,用线手工穿制主篮,篮内置放红枣,篮外缀置尖椒,造型古朴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枣香三宝篮。

“谁不说俺家乡好”,在我的心中,我的家乡就是最美的地方,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14

朋友们,你到过我的家乡——温州吗?它是个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的风水宝地。它盛产水果,在梅雨时节,让人看了直流口水的杨梅红了;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甘甜的西瓜上市了;在万物萧的初冬,瓯柑成熟了。

瓯柑是温州著名的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朝的时候,瓯柑就被列为贡品。

瓯柑的形状是扁圆形的,像馒头一样,顶部略小,颜色黄中带绿,瓯柑的表面皱皱的。像长满皱纹的老人的脸。假如你是第一次品尝瓯柑,会有点枯萎涌上心头,它的果肉柔软多汁,吃完之会会后甘甜的回味,在你的唇齿间盘旋着、回荡着。所以有人说:"品味瓯柑就是品味人生,给你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瓯柑虽然味道有点苦,但是它全身都是宝。它不仅是一种水果,而且是一味良药。它具有化痰、润喉、清热解毒、降血压等作用,桔络有通经活络的功效。与其它水果比起来,瓯柑有一个显著的有点,它能长时间的保存,能保存到来年的端午节。在温州民间素来有一种说法:"端午瓯柑胜羚羊"

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诗——《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的时节。"远方的朋友,我热情地欢迎你在橙黄橘绿的时节,到位的家乡温州旅游,到那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品尝温州的特产——瓯柑。

家乡的特产——板桥西瓜15

对于家乡的第一个人来说,红薯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我家里也不例外,在姐姐家屋后的山地里,种满了红薯。我和表妹是家中对红薯最感兴趣的,每年种红薯,我们总要跟着到山地里去。

阳春三月,正是种红薯的红季节。爷爷打开地窖的门,一股浓郁的红薯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咽下口水。而年幼的表妹干脆吵着要吃红薯。爷爷给了妹妹两个红薯,表妹蹦蹦跳跳地到厨房让奶奶煨红薯去了。

爷爷挑上一大担红薯种,带着我和表妹上了山。爷爷在事先挖好的坑内放上一个又一个的大红薯。看到爷爷播种,我仿佛看到了秋收时的景象。

过了几天,那一片片嫩嫩的叶子悄悄地钻出地面,绿绿的,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芽儿长得很快,两三个星期便可长到两米长。爷爷把藤儿切下来,剪成七八寸长的条,移植到另一块地里。

秋姑姑悄悄地走近了,红薯也熟了。农民伯伯们挥舞着锄头,挖出了红薯,装进箩筐。在金色的夕阳下,农民伯伯们担着一担担红薯回家,就像担着一筐筐希望。

爷爷告诉我:“红薯的用途可多了。它的根——红薯,可以做来年的红薯种,也可以吃成好吃的菜肴。”对我们小朋友来说,红薯的吃法真是无穷无尽:可以蒸着、煮着、烤着、煨着也可以生吃。但无论怎么吃,都是那么甜滋滋的。“红薯的叶和茎可以当菜,吃还可喂猪。”爷爷接着说。

我从课外书上看到,红薯不但好吃,而且它营养丰富。科学家还说,红薯如果坚持经常吃,还能够搞癌呢。

红薯长得快,不娇气,用不着细心照顾,而它却为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看到它,我忽然觉得,它无私奉献的红薯,不正像家乡无私奉献的人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