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名著推荐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和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和译文

推荐人: 来源: 博学咖 阅读: 3.09W 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和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和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和译文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⑹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背景】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和译文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2岁起义抗金,不久归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地方官职。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为宋代豪放派代表人物,词风雄奇刚健又不失深婉雅丽。

《西江月》

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解说:

1、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2、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3、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件的树林。

全词解释:

明亮的月光惊起树枝上的鸟雀,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带来声声蝉鸣。在稻花的`香气中听到成片的蛙声,好像它们正在讨论着丰收的年景。

天空中星辰寥寥可数,山前飘落两三点小雨。以前社林旁边的那个茅草小旅店到哪去了?转过溪边的小桥,它突然出现在眼前。

品鉴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很简短的词中,描写的景物却很多,或动或静,互相关联。词人对路途是很熟悉的,但却能始终带着一颗好奇心,兴致盎然地去又一次描绘途中的所闻所见,这更说明了词人对这些景象和事物的热爱。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